Page 213 - 松江故事
P. 213

松江人吃喝那些事     205

               另计。
                   1966年“ 文革” 起, 提倡移风易俗, 反对大办酒席, 婚丧喜庆活动简

               单操办,“ 内场”“ 外场” 没有了市场, 在松江静寂了较长一段时间。80年
               代起, 旧俗逐渐恢复,“ 内场”“ 外场” 又开始活跃, 因城镇居民办酒多转向
               饭店酒家, 所以其服务范围仅在农村。以前酒宴都用“ 八仙桌”, 八人一
               桌, 家中桌、 凳不够, 都向邻居借用。80年代起, 城镇居民改用圆台面,

               稍后, 农村也开始流行。
                   松江府城历来是消费重镇, 城内“ 酒肆广设, 甲于他郡”。从前, 有酒
               店和菜馆之分。先说酒店, 酒店是以供应酒为主的小吃店, 下酒之物只

               有猪头肉、 猪内脏、 豆制品、 皮蛋、 咸蛋、 发芽豆等荤素冷菜, 如需热菜, 可
               招呼店家向附近菜馆点菜。两三好友聚会, 常选择酒店。金秋时节, 河
               蟹上市, 酒店以供应河蟹为主, 是全年生意最为兴隆的时候。酒店规模
               小, 不能作正式宴请场所, 光顾者大多是收入不高的文人、 店员或体力劳

               动者。再说菜馆, 菜馆厅堂宽敞, 摆设考究, 菜肴精致, 有钱人聚餐或正
               式宴请都选在菜馆。食客到菜馆聚餐, 不少人还要选妓征歌, 称“ 吃花
               酒”。松江饭店酒家的传统酒席以本帮菜为主, 融合南京、 扬州、 苏州、 无

               锡等地菜系的烹调方法。擅长炖、 蒸、 焖、 烧、 炒, 重视原汁原汤, 风味清
               鲜, 讲究浓而不腻, 淡而不薄, 骨酥松而不失其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随着原集体性质的酒家饭店先后停业或转
               制, 松江的私营饭店迅速发展, 但开业的多, 歇业、 转换业主的也多。以

               生猛海鲜为主的广东粤菜曾风靡一时, 台湾火锅、 川菜、 杭帮菜等也先后
               流行, 影响力均未持久。日本料理、 韩国菜馆也有开设, 均未成气候。近
               年来“ 农家菜” 因性价比较高, 颇受松江人青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上酒店消费已成平常事, 到饭店吃饭预约成为习惯。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