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松江故事
P. 203

松江人吃喝那些事     195



                 吃年酒







                   中国人传统的节庆活动, 注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团聚, 比如春节, 在

               外地的子女都要想方设法赶回故里与家人团聚,“ 年夜饭” 的饭桌上家庭
               成员要齐, 松江人俗称缺则来年要“ 失落三石六斗饭粮”。二是祭祀, 几
               乎所有的年节活动的第一个节目, 就是毕恭毕敬地祭拜, 表达对祖先和

               神灵的敬畏, 目的是祈福禳灾。三是吃喝, 也是节庆活动最主要的内容。
               对中国人来讲, 逢年过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不能痛快地吃喝, 是不可想
               象的。随着旧有农耕生产方式的改变, 人们对祖宗神灵似乎已不像从前
               那样恭敬, 但对逢年过节时的吃喝却依然兴致勃勃, 列举松江民间最典
               型的例子, 大概要数“ 吃年酒” 了。

                   亲朋好友在年头上互访, 以好酒好饭招待, 相互吃来吃去, 吃到正月
               半方休, 称吃年酒。吃年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农民平时忙于劳作, 加上
               无钱买肉沽酒, 亲友之间很少相聚吃喝。秋收后, 农家手中稍有钱粮, 又

               逢新春佳节, 便相互请酒, 释放一年来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清乾隆年间,
               陈金浩在《 松江衢歌》 中写道:“ 淡红帖子贺乡闾, 岳庙排场听说书。归去
               邻家吃年酒, 春盘只残段头鱼。”( 原注:乡人年头互访, 必留饭, 叫“ 吃年
               酒”。但不食鱼, 取年有鱼[ 余] 之意。)
                   松江人“ 吃年酒” 习俗始终不变, 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三年经济困

               难时期, 农民也在春节期间互邀吃年酒, 不管青菜萝卜, 但求热络。吃年
               酒都是全家出动, 东家安排中、 晚两餐, 如同办喜事。亲戚间早在春节前
               就约好日子,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半, 日子排得满满的。

                   春节期间, 在乡间的阡陌上只见来来往往拖儿带女的人群, 他们大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