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松江故事
P. 201
松江人吃喝那些事 193
买菜吃菜
解放前, 松江的劳苦大众尚未解决温饱,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 有碗白
米饭吃就很不错了, 哪里还能计较吃荤吃素。蔬菜、 咸菜是农民、 居民一
年到头的当家菜。如果哪家居民买菜回家, 小菜篮里放了块肋条肉, 便会
引起邻居猜测, 他家今朝不是有客人上门, 就是家中有喜事。贫苦农民除
了逢年过节, 平时几乎不会买肉, 常年以自捕鱼虾、 养鸡鸭生蛋作荤菜。
小鱼小虾是居民最常用的荤菜。上世纪50年代, 水产价格比猪肉
便宜许多, 三四两的鲫鱼、 两三斤的大黄鱼只卖二角多一斤, 不及肉价的
一半, 至于小杂鱼每斤只要几分钱。有年夏天, 跟母亲到菜场买菜, 泥鳅
只卖二分钱一斤, 据说松江人大伏里不吃泥鳅。松江水产市场当年供应
相当充足, 虾、 蟹、 鲫鱼、 塘鳢鱼等河鲜, 带鱼、 黄鱼、 鲳鱼等海鲜很少缺
货。水产紧俏是60年代以后的事情。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供应长期处于匮乏状态, 猪肉供应经常采取凭
证凭票供应办法, 如想购买排骨、 猪肝、 肚肺等紧俏品种, 必须早起到肉
店门前排队。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鸡鸭等家禽只在春节期间每户供应一
只, 平时根本买不到。家中有孕妇、 病人, 要动足脑筋才可能搞到一只
鸡, 熬锅鸡汤, 当作滋补品。60年代起, 鱼鲜供应逐年减少, 居民的菜篮
子实在很单调。
总体而言, 松江人的饮食为20世纪70年代满足吃饱, 80年代追求
美食, 90年代起讲究保健。家庭菜肴基本上是荤素搭配, 荤菜以猪肉为
主, 鱼、 禽、 蛋次之, 家常主菜有红烧肉、 大排、 肉烧蛋、 糖醋排骨、 红烧或
清蒸鱼、 红烧或汤煮鸡鸭等。80年代前, 猪内脏如猪肝、 猪肠等为紧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