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松江故事
P. 75
市井俚曲 067
采花泾上采花去, 夜游泾上夜游归。” 和顾翰生活于同一时期的丁宜福在
《 申江棹歌》 中也有同样的描述:“ 采花泾上百花飞, 采得百花缓缓归。郎
喜夜游归较晚, 花香和露湿罗衫。” 白龙潭、 菜花泾上的花船消失于何时,
未见文字, 但从民国起娼妓活跃于长桥街等地, 以及白龙潭、 菜花泾已逐
渐淤塞等资料分析, 松江的花船业应在那时已经消失。
菜花泾也是松江菜贩云集之地, 早在清乾隆年间, 在采花泾一带已
形成较大的菜蔬市场。陈金浩《 松江衢歌》:“ 市口行歌天未明, 担夫齐上
采花泾。半匡春韭头微白, 一角秋瓜皮尽青。”( 原注:郡北采花泾为贩
蔬之地。) 解放后, 菜花泾农贸市场曾是松江城区主要菜场之一, 后随城
市改造撤销, 原址为今松乐路。
1958年7月, 松江县航运社在通波塘西侧菜花泾边上用芦苇搭成
窝棚, 建立松江船舶修造厂, 是松江第一家能生产机器动力的造船厂。
1979年9月, 松江县社队工业局在菜花泾南侧筹办上海市麻纺织厂, 解
决了大批回城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菜花泾也有革命遗址可供人们凭
吊, 小巷的中段北侧有吴光田烈士墓。随着城市建设发展, 菜花泾地块
的老住宅和工厂企业逐渐被拆除, 先后建成谷北住宅小区、 樟馨家园等
住宅区。菜花泾小巷在2003年彻底消失, 但仍保留有菜花泾25弄的地
名, 成为菜花泾历史名称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