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松江故事
P. 70

062     松江故事

             进出大门的通道砌断后当作住房的。



                 廖家房子曾开设过学校。据史料称, 清末民初时, 丁月心女士自费
             创办景贤女校, 在松江形成女子入学读书的新风。学生增多后,“ 为了便
             利学生上学, 租赁城内杨家桥堍廖姓房屋为校舍”。廖家房子高大亮堂,
             活动场所宽敞, 又有花园可供休憩, 在当时条件下, 以廖家房子作校舍,

             确是很好的选择。
                 廖家房子地基很高, 进大门要上三级石阶。在大门过道上每家放有
             一块牌子, 晚上回家后收回, 最后回家者将大门关好, 多少年始终没有出
             过差错。

                 南面花园的面积有百余平方米, 四周有高高的围墙。有假山, 假山
             上长满箬叶, 因叶面小, 难以用来裹粽子, 少有人采摘。假山中有龟一
             只, 平时不知藏在哪里, 只要天下雨, 它便会从假山中爬出来, 一直爬到
             大门口, 朝大门外稍稍张望, 然后返回。没有人去碰它, 它也不怕人。

            1958年“ 大跃进”, 高高的围墙被拆掉了, 拆下的砖用去砌小高炉“ 大炼
             钢铁”。从此那只龟不再出现。廖家房子也成了“ 开放式” 宅院。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为了吃饱肚皮, 各家在花园中开垦土地, 种南

             瓜、 山芋、 辣椒、 茄子等, 有的还种了烟叶。收成都不错, 聊补无米之炊,
             聊补无烟之苦。
                 “ 文革” 期间, 毛主席提出“ 要准备打仗”, 全国上下“ 深挖洞”。为响
             应毛主席的号召, 廖家房子里的住户筹划在花园里挖防空洞, 但年轻人
             都已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几个老头老太干不了, 防空洞挖成了浅浅的一

             条沟就作罢了。
                1978年, 在松江刚刚开始的城市改造中, 廖家房子被列入拆迁对
             象, 住户们大多分到谷阳南路西村的新公房。廖家房子的原址现是松江

             剧场( 人民大礼堂) 东南侧的新公房。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