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松江故事
P. 78

070     松江故事



               醉白池的前世今生







                 关于醉白池的由来, 目前有两种说法。

                 比较传统的、 流行的说法是:清代顺治年间, 松江士绅、 曾任工部主
             事的顾大申购得明代旧园林一座, 经修葺改建, 命名为醉白池。据《 醉白
             池记》 载:宋代“ 韩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池上, 水部君( 指
             顾大申) 又仿韩而以堂名其池”。原来, 宋代宰相韩琦, 因仰慕唐代大诗

             人白居易, 晚年归隐家乡河南安阳后筑“ 醉白堂” 于池畔, 并在堂内吟诗
             酬唱。顾大申擅绘画, 善诗文, 亦慕白居易之乐而效法韩琦, 筑堂于池
             上, 故将整修后的园林名为“ 醉白池”。
                 另一种说法与董其昌有关。董其昌, 号思白, 松江府华亭县( 今松江

             区) 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加太子太保。但董其昌教
             子不严, 其次子董祖常横行乡里, 强抢民女, 辱殴秀才, 激起民愤, 董家住
             宅在民变中被焚毁, 史称“ 民抄董宦”。据《 上海历史文化·书画家董其

             昌》:“ 民抄董宦” 后,“ 董其昌便在城西另筑董园居住……园中有池台亭
             榭, 风景清幽, 宅第宏大, 庭院秀雅。据考证, 董园即今醉白池的前身, 董
             其昌的大部分著作和书画精品, 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当时董其昌和松
             江画派、 松江书派的书画大家经常在此雅集, 泼墨觞咏。醉白池最早的
             匾额为董其昌九个画友之一的王时敏所题。因董其昌崇敬白居易, 加上

             董的号为思白, 故王时敏用双关语题写园名, 思念白居易和董思白。清
             代人章鸣鹤《 谷水旧闻》 记道:“ 醉白池为董思白觞咏处, 国朝后归顾水部
             大申。”

                 清乾隆年间, 醉白池为娄县贡生顾思照所有, 又加修葺, 成为当时松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