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松江故事
P. 79

市井俚曲    071

               江诗人墨客结社唱和之处。
                   清道光年间, 醉白池被松江府育婴堂购得, 作为“ 征租所”, 园内房屋

               改建为仓房, 同时建“ 征租厅”( 今“ 轿厅”)。此后, 陆续重修宝成楼、 大湖
               亭、 小湖亭、 长廊等。清光绪年间, 重修船屋, 仍悬董其昌书“ 疑舫” 匾额;
               在池南建仓房, 在池西南建六角湖亭等建筑。清宣统元年( 1909年), 筑
               水阁, 即池上草堂; 建雪海堂, 后在堂前置明代石狮一对。

                   1927年, 醉白池一度被军队作为营房。同年, 建“ 乐天轩” 于池北。
               1931年, 明代书法家张弼的后人献“ 凌霄怪石”。张弼为官清廉, 从江西
               南安当官还乡时, 所租船只无金银辎重压仓, 只得以该石作压船石, 故人
               称“ 廉石”。园方将该石置于乐天轩东侧。

                   抗日战争期间, 醉白池被日军占据, 并在园中设立臭名昭著的“ 慰安
               所”。除雪海堂、 宝成楼外, 其余古建筑的内部装饰被改建成日本式样。
               1940年, 为迎接汪精卫到松江视察( 后未到), 汪伪松江县政府在雪海堂
               后新建一座西式的迎宾馆。

                   1941年, 松江地方人士将散落在原松江府学明伦堂等处的《 云间邦
               彦画像》 等石刻移至醉白池廊壁之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 经育婴堂几经交涉, 于1947年8月, 将产权归还

               给育婴堂。但至1948年, 宝成楼、 征租所等仍被七县救济会充当会址。
               其余房屋则被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占用, 直至松江解放。
                   解放后, 醉白池由解放军驻松部队接管。1958年8月, 移交松江地
               方政府。1959年初, 松江县人民委员会拨款10万元, 征用园西农田60
               亩, 扩建为公园。经上海市园林专家及松江地方人士共同规划设计, 动

               员各界群众献计出力, 在外园挖池开河, 垒石堆山, 兴建亭、 桥、 厅、 房及
               儿童游乐场, 铺草坪, 栽名木, 建成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的公园。扩
               建后, 公园面积增至76亩, 于人民南路开设正门, 命名为“ 人民公园”, 在

               1959年10月1日欢庆建国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