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松江故事
P. 186

178    松江故事



               回忆当年高考







                 高考在即, 小区里的几个高三毕业生, 个个早起晚归, 步履沉重, 脸

             上写满了疲惫和凝重, 他们面临的似乎不是一次知识的检验, 而是一场
             命运的决战。看到他们这副样子, 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我参加高考是在1977年, 那是我国自1966年中断高考以后恢复的

             第一届高考。12年的考生挤在一起, 数量之多可以想见, 后来听说1977
             年上海的考生和录取之比是32∶1, 当然其中不乏缺少基本素养, 仅仅
             去玩一把, 碰碰运气的。
                 从批准报名到参加考试, 期间大约两个月。那时我在新浜公社文化
             站工作, 白天上班, 晚上有时还得为领导写点报告之类的东西, 能定定心

             心复习功课的时间不多。说实话, 当时我并没有把高考太当一回事, 更
             谈不上志在必得。能考上大学, 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特别是能将户口
             农转非, 固然不错; 考不上, 没有什么损失, 再说文化站的工作也比较适

             合我, 因此心态平平的。
                 没有复习提纲, 没有复习资料, 没有辅导老师, 也没有复习班, 咱也
             不知道高考该做哪些准备, 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有时, 我们几个准备
             高考的朋友聚在一起, 讨论复习范围等问题,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终不
             得要领。最头疼的是没有教材, 不能进行系统的复习。为难时, 运气来

             了, 原兴隆大队出身, 当时在上海财经大学当老师的李志远给我们送来
             了一本数学书, 那是为工农兵大学生编的教材, 浓缩了中学阶段的数学
             知识。我们如获至宝, 规定每人看五天, 轮流传阅。这样总算能将数学

             内容比较系统地梳理一遍。有关政治、 历史、 地理方面的内容, 因我管着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