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松江故事
P. 189

知青生活    181

               停一阵, 叫叫停停。在焦虑中思考着今晚到底该怎么办。要是回公社
               去, 那里也没有我的住所; 要是这样叫下去, 恐怕叫到半夜也不会有结

               果。渡口前不靠村后不靠店, 在这河边野地没遮没盖的, 这一夜如何熬
               得过去。我裹紧了棉衣, 蜷缩在渡口边的石块上一筹莫展。尽管知道再
               叫也不会有用, 但还是隔一会儿便有气无力地叫喊几声。不知过了多少
               时间, 我几乎已经绝望, 却看到对面的渡船棚里亮起了灯光, 我猛地从石

               块上跳了起来, 用尽气力向对岸高声呼叫。渡棚的门开了, 隐约看到老
               人从渡棚里走出来的身影。我兴奋得几乎要高呼“ 毛主席万岁” !渡船
               终于行到了我的跟前, 从船上走下了一位渡客, 我没有看清他是谁, 但肯
               定是他在今晚救了我。在船上, 我生气地问老人:我叫了半天, 你怎么

               不过来, 你是不是存心要我在河滩边过一夜!面对我连珠炮似的责问,
               老人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我今朝身体不爽。”
                   渡船的不便可以列举种种, 渡船的危险更是让人揪心。解放前新浜
               的渡船事故没有统计资料, 仅解放后至1981年在新浜公社境内就发生

               过船翻人亡重大事故四起。1954年屠家村渡口沉船事故死6男1女,
               1957年杨叶坟渡口沉船事故死3男2女, 1977年姚家村渡口沉船事故
               死5女1男, 1981年泗圣址渡口事故死1女。与这些事故相比, 当年我

               差点摆不上渡, 受些煎熬又算得了什么。
                   20世纪70年代起, 新浜公社开始建桥撤渡。1971年, 友谊大桥、 林
               家埭大桥最先建成。1975年, 金星大桥建成。当时我已在公社文化站
               工作, 有天晚上我跟党委副书记柴肇安一起骑了自行车到金星大队处理
               事情, 经过金星大桥时, 不觉有“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的感慨。时

               至今日, 新浜镇内的渡船绝大部分已经撤销, 听说只存下两三个渡口, 渡
               船也已更新换代, 安全有了保障。
                   渡船连同我的插队生涯将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人的经历, 不管

               是甜蜜的, 还是苦涩的, 都是一种财富。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