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松江故事
P. 181

知青生活    173

               船。为参加这次汇演, 我们从新浜坐火车到石湖荡, 再从石湖荡步行到
               新五。所有的演出道具、 服装、 乐器等都得随身携带, 其中一箱乐谱架特

               别重, 由七八个男演员轮流掮着, 累得够呛。演出结束后, 当天晚上又赶
               回了新浜。
                   “ 文革” 中, 全国只有八个现代京剧“ 样板戏”, 我们没有能力排; 传统
               沪剧、 越剧有能力排演, 但都被列为宣传“ 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 的毒草。

               因此, 我们排演的节目大多是革命歌曲表演唱, 或是自己根据形势的需
               要创作本子, 再配上沪剧或越剧唱腔的小戏、 小演唱, 比如宣传改土治水
               学大寨的《 四个老汉上河塘》、 歌颂公而忘私的《 广积粮》 等。无论是剧本

               创作, 还是导演节目, 主要靠公社自己的力量。对比较重要的节目或县
               里抓的重点节目, 县文化馆会派人来辅导。
                   尽管公社宣传队的演出水平很一般, 演出通常没有布景, 没有正规
               的演出服装, 节目内容都是宣传“ 文革” 的政治鼓动, 但到各大队巡回演

               出时, 农民就如过节一般, 拿出自家的门板、 长凳搭戏台, 扶老携幼赶来
               看演出, 整个演出场地往往水泄不通。当年农民文化生活的贫乏可见
               一斑。

                   每年春节期间, 公社宣传队还要到守护铁路桥的部队营地慰问演
               出。尽管每次都只有七八个战士看演出, 但大家的表演都非常认真。演
               出结束后, 战士们对我们的感激之情真是难以言表。那种军民鱼水深情
               的场面, 我至今都不能忘怀。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