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松江故事
P. 183
知青生活 175
了, 用力一刺便手到擒来。学到了些皮毛, 我们便一个人走一条岸, 直到
后半夜才回来。论战果, 我比小青年差多了, 回到家中, 又忙着剥皮、 去
内脏、 洗净, 搞完这些, 天已微明。
冬季寒冷, 农民也有办法弄到水产。最简单的是捡田螺, 那是小孩
子们干的, 提了小篮, 到稻田中去寻觅, 只要用心, 半天时间就能捡到一
大碗。还有岔泥鳅, 主要是农妇们所为, 这需要技巧, 能识别“ 泥鳅草”,
凡长有“ 泥鳅草” 的地下一定有泥鳅。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农妇一天岔到
了一大碗泥鳅。比较费事的是“ 栈塘”, 先要选择好一段断头浜, 在潮涨
满时, 在河口插上竹帘子, 这时鱼已随潮进入断头浜。待退潮后, 便下河
用抄网捕鱼。冬季潮位低, 退潮后河已见底, 且鱼的活力差, 抓住它们不
困难。我也曾尝试过一次, 最让人难受的是钻心的冷。寒冬腊月, 光着
下身在河中敲竹帘, 赤了脚在河泥中捉鱼, 没有十分的意志力是扛不住
的。为了几斤小鱼, 受这样的折磨, 不值得。后来有人再来约我, 我就不
再干了。
我所在的生产队还有一种特别的捕鱼方法叫“ 划白船”。须在月白
之夜, 划一狭长小船, 船一侧竖插一块白板入水中, 用白桨, 沿大河边慢
慢划行。鱼在月夜见白色物, 会惊跳出水面, 因船的另一侧竖有网, 故跃
起的鱼尽落船中。队中有位姓马的社员, 在夏天常以此为副业, 每天清
晨售鱼于村民, 赚取些外快贴补家用。
70年代起, 大量使用化肥, 每年还用“ 1605” 等剧毒农药除虫,“ 田八
样” 越来越少。如今注意环保, 农田中的水产又多了起来, 对青蛙等动物
也加强了保护, 加上生活条件好了, 夜里出门去捕小水产的人也难得一
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