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松江故事
P. 188
180 松江故事
新浜的渡、 路、 桥
1968年冬, 我到新浜插队落户, 分配在金星大队。金星大队四面环
水, 茹塘、 南界泾、 湾良泾三条大河将其团团围住, 如要进出, 唯一的办法
是摆渡。
大队设有三个渡口, 北面的南界泾上设有两个渡, 分别通向甪钓湾
和石湖荡的珠桥头; 南面的湾良泾上设了一个渡, 可达鲁家埭、 坟屋头。
本大队的人摆渡免费, 外来人员则要付五分钱的摆渡费。我外出多乘南
面的湾良泾渡船。摇渡船的是个老人, 干瘦, 沉默寡语, 我从未在他的脸
上看到过笑容。湾良泾河北的渡口有间小屋, 既是他的栖息之处, 也可
供行人歇脚。北面的两只渡船到天黑后都要收渡, 唯有湾良泾渡因摇渡
船的老人吃住都在渡口, 晚上也可摆渡。这里是夜间从外面回金星大队
的唯一通道。
渡船是条载重2吨左右的平底木船, 除非逢节日或农家有红白事,
平时渡客不算太多。要是人在河对面, 高声吆喝几声, 老人便会不紧不
慢地将船摇过来。
自从插队以后, 来来去去不知摆了多少次渡, 其中有一次渡船经历
让我终身不忘。1973年冬天某日, 我到公社广播站参加会议后返回湾
良泾, 因路上有些耽搁, 加上冬季日短, 到渡口时, 天已黑了。渡船在对
岸, 我便大声叫喊, 但始终没有动静。当时刮着西北风, 或许是逆风的关
系, 老人听不到我的叫喊; 或许是他已睡下, 懒得起来, 因为渡棚里并没
有灯光。天越来越黑, 风越刮越猛, 寒冷、 饥饿、 疲劳一齐向我袭来, 长时
间的声嘶力竭的呼叫已使我的嗓子变得嘶哑, 我只能改变策略, 叫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