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64
“三高士”与松江
《明太祖实录》 记录的钱鹤皋鼓动乡民造反的言语, 多少透
露了某些缘故。 钱鹤皋当时如此倡言: “吾等力不能办。 城不完
即不免死, 曷若求生路以取富贵?” 钱鹤皋认为, 大将军徐达下
达的征砖筑城的任务, 不可能完成, 城筑不成, 终究是死路一
条。 那么, 听命于徐达, 到头来是死路; 抗命造反, 或许还有一
线生机。 钱鹤皋的说法, 大概合乎实情, 否则不可能转瞬之间就
聚拢起大量乡民。 但是很不幸, 钱鹤皋等人于三月底开始行动,
四月上旬即被剿灭。 起义的大致经过, 《明太祖实录》 卷二十三
有如下记录:
( 钱鹤皋)结张士诚故元帅府副使韩复春、施仁济,聚众至
三万余人,攻府治,开库庾,剽掠财物。…… ( 荀)玉珍弃城
走,盗追杀之。鹤皋自称行省左丞,署旗为 “ 元”字,刻砖为
印,伪署官属。……令其子遵义率小舟数千走苏州,欲归张士诚
以求援。至是 ( 徐)达遣 ( 葛)俊讨之。兵至连湖荡,望见遵义
所率众皆操农器,知其无能为也。乃于荡东西连发十余炮,盗皆
惊溃,溺死者不可胜计。兵及松江城,鹤皋闭门拒守。俊攻下
之,获鹤皋,槛送大将军斩之。
此段文字值得注意的至少有三点: 第一, “聚众至三万余人”,
“皆操农器”。 说明钱鹤皋的号召顺应民意, 参与起义的是当地农
民, 真正是揭竿而起。 第二, 钱鹤皋自封为江浙行省左丞, “署
旗为 ‘元’ 字”。 表明钱鹤皋等人拥护旧朝, 不满于新兴的政权。
为何不满于新政权呢? 当然是因为徐达的横征暴敛。 顺此线索追
寻下去, 自然就呈现出第三个值得关注的要点, 即张士诚政权与
— 0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