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68
“三高士”与松江
则已, 有则自是我辈人耳!”
要想成为仙人的杨维祯, 是无意真正投靠朱元璋, 不会真心
与朝廷合作而受其掌控束缚的。 所以说, 称杨维祯为 “高士”,
既符合杨维祯希望逍遥的行为, 而且这种与新政府保持距离的疏
离状态, 更是明初松江人士希望实现和表彰的。
这样的对于新政权的主动疏离, 甚至怨恨, 在明初的松江相
当普遍。 如果说杨维祯入明时已经七十多岁, 是因为年老而看淡
世事, 无心于政治, 这样的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那么不妨撷
取松江本土人士再做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 以下分析袁凯、 邵亨
贞等不同类型的松江文人的政治心态, 是为了深入认识明初松江
的文化氛围, 有助于我们理解松江人士树立 “三高士” 典范的真
正原因。
有关袁凯遭明太祖忌恨而辞
官还乡的经过, 明人陆深 《金台
纪闻》、 钱谦益 《列朝诗集》 甲
集都 有 一 段 颇 带 小 说 色 彩 的 描
写, 陆深的叙述尤为生动细腻:
太祖高皇帝尝欲戮一人,皇
太子恳释之。召凯问曰: “ 朕欲
刑之,而东宫欲释之,孰是? ”
凯对曰:“ 陛下刑之者,法之正;
东朝释之者,心之慈。”太祖怒,
钱谦益 《列朝诗集》 书影 以为凯持两端,下之狱。凯下
— 4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