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63
松江 “三高士” 与 “钱鹤皋事件”
月之后, 至正二十七年正月, 张士诚麾下的松江守臣不战而降,
从此松江被纳入朱元璋政权的版图。 所以严格说来, 松江地区的
明朝, 是从至正二十七年, 即朱元璋政权的 “吴元年” 正月开始
的。 不过, 盘踞于苏州的张士诚政权此时仍在抵抗, 九个月之后
才被真正剿灭。
松江归附朱元璋之初, 并未撤换知府, 不久之后府、 县两级
官员的派遣调任, 也未对当地政治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也就是
说, 松江政权的更迭起初还算平稳。 但是接下来朱元璋部下的一
些举措, 直接酿成了当地的骚乱, 最为严重的就是爆发于吴元年
三四月间的 “钱鹤皋事件”。
钱鹤皋 (? —1367 ), 吴越王钱镠后裔。 家居松江小莱, 累
世富厚。 其祖父、 父亲皆慷慨好施, 鹤皋也以豪迈著称。 他熟读
经史, 略通兵法, 又懂蒙古语。 曾广结海内侠客, 解危济困, 不
惜千金, 人称豪杰。 元末动乱, 率乡兵抗击盗寇, 捍卫乡里。 又
曾以白衣幕僚身份, 为浙江统兵元帅出谋划策。 钱鹤皋有四个儿
子, 也都参与了当年的 “起事”。
“钱鹤皋事件” 的具体起因, 可以从官方史料中窥知大概。
据 《明太祖实录》 记载, 松江归附朱明政权不久, 朱元璋委派荀
玉珍接替原先的松江太守王立中, 随后大将军徐达命令各府、 县
“验民田, 征砖甃城”, 而后者正是促使钱鹤皋造反的直接原因。
按理来说, 政权建立之初, 核验土田, 并非扰民之事; 军事年
代, 征砖筑城, 也属非常时期的正常行为, 那么为何引起如此激
烈的反应呢?
— 9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