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58


                                                                                
                                                                                
                                                                                
             “三高士”与松江                                                           
                                                                                
                                                                                
                                                                                
                                             首先, “松江三高士” 并非                     
                                                                                
                                          “高尚”、 “高节” 之士。 他们不                    
                                                                                
                                          能与明末松江的陈子龙、 夏完                        
                                                                                
                                          淳, 嘉定的黄淳耀等相提并论,                       
                                                                                
                                          不能将其作为对抗暴政的精神                         
                                                                                
                                          楷模来看待。                                
                                                                                
                                              其次, “松江三高士” 也非                    
                                                                                
                                          传统意义上的 “高洁”、 “清高”                     
                                                                                
                                          之士。 以杨维祯为代表的 “三                       
                       黄淳耀像                                                     
                                          高士” 确实提倡逍遥隐逸, 但                       
                                                                                
             他们都不是纯粹的隐逸之士。 杨维祯曾经鼓吹 “心隐”, 提倡远                                    
                                                                                
             离政治、 不离城市, 即所谓 “大隐在关市, 不在壑与林”。 其真                                  
                                                                                
             正用意, 是既想远离政治, 获得心身自由, 却又不愿放弃城市的                                    
                                                                                
             繁华便利生活。                                                            
                                                                                
                 也就是说, 如果按照传统的 “高士” 标准来要求杨维祯, 他显                                
                                                                                
             然是不够格的, 非但不够格, 相反还有不少欠缺。 因此, 历史上对                                  
             于杨维祯的批评并不少见, 除了指责其文学复古主张以外, 诸如                                     
                                                                                
             诗文题材的琐碎俗艳、 生活习性的耽好声色等, 都曾受到过攻击。                                    
                                                                                
             最为著名的, 就是其同时代人、 嘉定王彝的 “文妖” 之论。                                     
                                                                                
                 那么, “松江三高士” 究竟 “高” 在何处呢? 毫无疑问, 如                               
                                                                                
             果我们的评判角度不作改变, 依然固守 “高节” 或者 “高洁” 的                                  
                                                                                
             标准, 那么以杨维祯为代表的 “松江三高士” 实在乏善可陈。 已                                   
                                                                                
             故的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独具慧                                        
                                                                                
                                                                                
                                                                                
                                     —    4 5 1  —                              
                                                                                
                                                                                
   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