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7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487
朝时, 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 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
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 尤为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于
是用薄面裹肉蒸煮, 取“ 浑” 与“ 屯” 之音, 呼作“ 馄饨”。恨以食
之, 并求平息战乱, 能过上太平日子。还有一则趣闻, 说是春
秋时,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 得意忘形, 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
不问国事。有一年冬至节宴饮, 吃腻山珍海味的吴王竟心有 !
不悦, 搁箸不食。这时候, 被迫来到吴宫的越国美女西施亲自 "
#
下厨, 和面擀皮包馅, 做出一种畚箕式的新式点心来。这种点 $
%
心放入滚水里一汆, 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将点心加进鲜汤, &
'
撒上葱蒜, 淋上香油, 献给吴王。吴王一尝, 顿觉鲜美至极, 连
声问道:“ 这为何种点心? ” 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昏君, 成天浑
浑噩噩, 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 她便随口应道:“ 馄饨。” 从
此, 这种点心便以“ 馄饨” 为名流入民间。
“ 馄饨” 一词, 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例如《 齐民要术》
写作“ 浑屯”,《 字苑》 写作“ 餫饨” 等。由于地域不同, 如今馄饨
在各地仍有不同的叫法。如京津沪浙一带大都叫馄饨, 广东
叫云吞, 湖北叫包面, 四川叫抄手, 台湾叫扁食, 山东有的地方
叫馉饳, 新疆叫曲曲, 江西叫清汤, 皖南叫包褓等。
昔日松江中山路上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餐馆, 名叫“ 小广
东”。因为是广帮特色, 所以它卖的馄饨, 店里的招牌和取货
凭证上写的都是“ 云吞” 二字。广东人称馄饨为“ 云吞”。其
实, 广东话说的“ 云吞”, 发音跟普通话、 吴方言的“ 馄饨” 极为
相近。在粤语中,“ 馄” 与“ 云” 二字的发音完全相同, 将“ 馄” 简
写作“ 云” 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理,“ 饨” 字也简写成音近的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