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67
农民增收天地宽——在松江区“增收办”工作的难忘岁月
流转和其他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农民委托村委会进行流转,这个办法,得到 59
市、区有关领导的赞赏。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
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的文件,建立“政府引导、村委负责、农民自愿、合
同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引导从事二、三产业和分散经营
的兼业农户流转土地,提倡和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委托村委会
进行流转。2007 年农户承包地总面积 18.55 万亩,当时已经流转土地 16.87 万
亩,占 91%。村委会整合农民的流转土地,集中归并,流转给家庭农场等规
模经营主体,做到土地流转相对集中,集约经营,从而把成千上万户农民分
散的耕地,集中连片种植,为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为农民增收创造空间。2008 年,我
们组织对农业地区 6 个镇 48 个经济薄弱村的道路桥梁建设进行全面摸底调
查,与区发改委一起牵头,依靠市和区的扶持资金,集中建设村主路和支路
320 公里、入户路 294 公里,维修及改造桥梁 978 座,农业地区农民生产生活
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加强中心卫生室、为农综合服务站、村级基层信息服务
站、便民小超市、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 施。
2007 年,聚焦新浜试点镇和“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在新浜镇林家
埭、许家草和南杨村,泖港镇黄桥村和曹家浜村先行试点,加快农村自然村
落改造,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同年市农委在新浜镇召开全市现场会,推
广松江村庄改造的经验,拉开了上海郊区村庄改造的序幕。到 2008 年底,松
江已完成 5 个镇 20 个行政村 112 个自然村落改造,通过“村落绿化、墙壁白
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路灯亮化”建设,呈现了水清岸绿、
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的农村新面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
丽乡村建设为农村的生态全域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拓宽了农民长远增收
的渠 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增收办也许是一个短暂的非常设机构,令人难忘,农
民增收是一个长期的光荣任务,任重道远。增收办被评为 2004—2006 年度上
海市劳动模范集体,这是对松江农民增收工作最好的评 价。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