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66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58    完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机制,完善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城乡统筹机制,

                   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服务机制,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后来又出台了相关的

                   配套文件,促进了松江农民增收工作从更宽领域、更高层面、更广视野来审
                   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治本之策,加快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 长。

                       对于“十一五”期间,松江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到底多少为宜,这是
                   一个关键数字,涉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转移农民的数量。我们进行了认

                   真的论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结合松江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化程

                   度较高的实际,我们认为,“十一五”期间,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减少到
                   1.2 万人为宜。按照这一思路,聚焦松江农民的战略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

                   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减少农民数量,减少兼农户,进而提高农民

                   人均资源尤其是土地占有量,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
                   平和农民工资性收 入。

                       农民转移,须解决好四个要素:一是充分的就业,有固定的工作,有稳

                   定的收入;二是完善的保障,在生活、就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都有完善的
                   制度性保障;三是适宜的居住;四是土地的流转,这四者环环相扣,连锁反

                   应,关系到农民的长远利益,对此,我们在农民完善保障的基础上,重点做

                   好“农民转移、土地流转、村庄改造”三篇文 章。
                       农民增收,关键是人,要使扎根农业的 1 万农民提高整体素质,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持续增收。对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大推进非
                   农就业的力度。加强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加快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

                   整合和扩容,多管齐下,通过市场就业、政府推荐、行政推岗、当地企业吸

                   纳、新建标准厂房招商、休闲农业、绿化养护、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等多渠
                   道、多形式的安置就业。2008 年松江 19.66 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二产业

                   14.42 万人,从事第三产业 3.33 万人,非农就业的农民已达到 17.75 万人,占

                   农村总劳动力的 90.28%,基本实现了松江农民的战略转移,农民非农就业的
                   比例在市郊领 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始终注意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松江的土地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