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松江故事
P. 65
市井俚曲 057
评弹两种形式。评弹高雅, 吴侬软语, 说表细腻。朱老师只听评弹, 凡有
名演员到松江演好节目, 他必定到场。改革开放以后, 单位组织旅游, 他
应邀到外地讲学, 游览名胜的机会多了, 朱老师到了景点, 不爬山, 不看
水, 找家茶馆坐下, 看看远景, 品品香茗, 陶然自得。
朱老师工作敬业, 晚上经常在家中的煤油灯下备课、 批改作业, 他的
眼睛近视, 凑在煤油灯下看东西很是吃力, 想在家中安装电灯。当时松江
已经有电厂发电, 主要用于机关、 学校、 商家等, 民间用电还不普及。居民
如要用电须向松江电厂缴纳电表押金, 一只电表缴费15元。电厂负责装
好电表, 将电接通, 电表后面的走线设备由用户自己解决。1957年初, 朱
家终于凑足了钱, 向电厂缴了押金, 家中亮起了电灯。那时其他各家晚上
照明都仍用煤油灯, 煤油灯的玻璃罩容易发黑, 揩灯罩是我们小孩每天必
做的家务。有段时间市场上煤油供应紧张, 我们还用过菜油灯照明, 灯芯盘
在油盏中, 火光如豆, 稍有距离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廖家房子里的其他人家
看到朱家亮了电灯, 很眼热, 都想把电接到家中。经得朱家同意, 各家平摊
了朱家向电厂缴纳的电表押金, 从此住在廖家房子里的所有人家都亮起了
电灯。松江电网在1959年纳入上海市电网, 从那年开始松江才有24小时不
间断供电。以前由松江电厂发电, 为节约成本, 电厂一到半夜要停止发电。
停电之前, 会拉闸三次, 以示即将停止供电, 请用户做好准备。
宅院里大人们平时不大串门, 家庭主妇偶尔凑到一起, 朱家的客堂
间就成了聚会的场所。无非是讲讲各自人生经历中的酸甜苦辣, 近期社
会上的闲闻趣事, 口口相传的神怪故事。她们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批老
师, 许多知识, 譬如社会学、 民俗学、 民间文学、 伦理学等, 就是听了她们
的讲述而得到启蒙。
小孩子与大人不同, 跑来跑去白相不分你家我家。朱家的四个孩
子, 我家三姐弟, 加上其他几个孩子是最好的玩伴, 亲密得就如一家人。
男孩子在一起打弹子、 刮洋片、 打菱角、 抽陀螺、 滚铁环, 稍长后一起打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