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松江故事
P. 60
052 松江故事
老宅邻里
早先的松江大街, 即现在的中山路, 人称“ 东到华阳西跨塘”, 绵延十
余里。大街的南侧有条市河, 从东到西一路与大街相伴。市河是松江城
的命脉, 每天船来船往, 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城市的营养, 输送着城市的必
需品。
市河上有许多小桥, 其中有座石桥叫杨家桥。杨家桥南堍靠东有座
财神庙, 财神庙东侧有所宅院叫廖家房子。廖家房子两扇铁皮大门朝
北, 隔着市河, 与松江县政府大门相望。廖家房子开阔五六十米, 进深四
棣三庭心, 东面和西面有一小一大两个花园。宅院内的正屋高大敞亮,
凡当作卧室、 书房的房间, 地上都铺有厚实的长条地板, 凡客厅、 餐厅都
用方砖铺地, 白缝勾勒。梁椽门窗的用料都十分考究。装饰房屋的木雕
泥塑无不栩栩如生, 极为精细。在正屋之外, 另延伸出许多小屋, 充作厨
房、 杂作间。根据房屋的造型和装饰, 凭我粗浅的建筑常识, 建造年代应
该是在清朝后期。
1950年2月6日, 上海解放不久, 国民党空军出动美制轰炸机对上
海轮番轰炸, 史称“ 二六轰炸”。我外公当时住在上海市区, 为躲避轰炸,
带了家小回到故乡松江, 经人介绍, 租得廖家房子数间暂住。后来太平
了, 外公仍回上海市区, 续租廖家两间房, 让我们一家在松江长住。
廖家是松江城东的大地主, 有田数千亩。土改后, 廖家房子被没收
了, 宅院一隔为二, 隔在西面的房子数量多, 质量好, 被当作县级机关的
家属宿舍, 隔在东面的只是宅院的一小部分, 成了普通居民住宅。我家
住在东面, 最初东面只有五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