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松江故事
P. 61
市井俚曲 053
住在第一棣的倪家是对老夫妻, 独养女儿在香港, 解放后从来没有
回大陆探亲, 但每月准时汇生活费给父母。大家称男老为“ 倪家公公”,
称女老为“ 倪家婆婆”。倪家公公清瘦, 颀长, 面孔总是板板的, 难见笑
容, 一年到头穿在身上的是不变的灰色棉布长衫, 浆洗得干干净净。他
总想在我们这些小毛孩前装出一副很有地位很有学问的样子。有时他
会通过朋友到县政协借一两本书回来, 再借给我们看。把书给我看时,
会很郑重地告诫道, 这书是我到县政协借来的。政协是什么机关?现在
告诉你大概也不会懂, 反正能进出政协的都是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记
住了, 一定不能把书弄脏了。看好后, 我还要出题目考考你, 是不是看懂
了。他早先是乡村教书先生, 后来失业, 解放后, 几次三番找政府要求进
教师队伍, 始终没有结果, 一直闲在家里, 直到终老。虽说是个小知识分
子, 但他一年到头不读书不看报。有次我将《 黄道婆的故事》 还给他, 想
听听他会考什么题目, 也好显示我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但他支支吾吾地
将话题扯开, 看来他借的书自己并不读。
倪家婆婆肥厚, 矮胖, 满脸的皱纹就像一颗核桃, 分不清五官的位置
和形状。她没有文化, 但烧得一手好菜, 街坊邻里有事需要她出马, 从不
推辞, 也不收取好处。在我的印象中, 她做的虾球堪称一绝, 香脆而不乏
细嫩, 用句松江话来讲, 鲜得眉毛也要落下来。倪家婆婆和左邻右舍的
人缘好, 对我们小孩子也慈眉善目。有时我们淘气, 弄翻了她家晾晒的
衣被, 搞坏了她家的东西, 她很生气, 但也不会大声责骂, 最多是举起手
来, 装着要打我们屁股的样子, 但那只手却从来没有落到我们的身上。
她每天要花不少工夫去梳理她的头发, 对着镜子用木梳上上下下、 反反
复复地梳理, 再蘸了用刨花浸成的有些发腻的水抹在长发上, 然后盘成
头发把, 盘在后脑。她的头发一天到晚纹丝不乱, 光亮得可以鉴人。上
世纪50年代上了年纪的妇女发型大多是盘头发把, 用刨花水抹头发。
如抹水, 时间久了头发会散乱, 还会有异味, 而刨花水就没有这样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