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松江故事
P. 192
184 松江故事
伸, 市河上搭有三座跳板桥沟通南北。为了保证通船, 跳板桥都搭得很
高, 桥的两侧坡度自然也就很陡, 斜度在40度左右。三座桥都是又高又
陡, 但桥面宽度却只有80厘米左右。从今天的安全标准来看, 当时的木
桥应该都属“ 危桥”。我在乡下时, 常有松江城里的朋友来看我, 要是其
中有女士, 大多是不敢独自过桥的, 必要我去搀扶才能过得桥来。
人说过跳板桥有两怕, 一是怕刮风下雨天, 窄窄的跳板上, 不但积有
雨水, 还有行人脚上留下的烂泥, 这时的桥面十分光滑, 如旁边设有毛竹
扶手还可搭把手, 没有扶手的, 真怕脚头不稳, 这“ 平衡木” 走不好, 摔下
河中事情就大了。二是怕挑担过桥, 特别是挑稻, 前后两捆稻影响了视
线, 如果遇上顶头逆风, 这桥就不好过, 再要遇到对面正巧也有人挑担上
桥, 桥上不能迎面过两人, 必有一方要退回桥下, 确实让人上火。
有知青曾问我:“ 你挑稻上桥时是不是喉咙口感到咸丝丝的有血腥
味?反正我感到血要迸出来了。” 这不是夸张, 我认识一位青年农民, 身
体比较弱, 他有次去棉田挑棉花箕, 为了赶早挑回家, 担子装得重了一
点, 但恰巧遇到顶头西北风, 走平地已让他够呛, 上桥时试了两次都上不
去, 第三次拼命过了桥, 但还未到家门口, 便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 此后
就落下了终身的毛病。
跳板桥不好走更不安全。有一年, 湾良泾河南的几个小孩在桥上玩
耍, 两个小孩在嬉戏中掉入河中, 幸亏及时被救起,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971年, 新浜公社成立了桥梁工程队, 负责全公社的造桥工程, 从
此, 新浜境内的农桥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座座牢固的钢筋混凝土
桥逐步替代旧时的简易木板桥。至2006年, 共建造各类桥梁376座, 这
些新建的桥梁不但方便了行人, 还可通行汽车、 拖拉机。多少年来危及
农民安全、 出行不便的问题终于得到全面解决。最近几年, 新浜的变化
很多很大, 农桥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无论在村落, 还是在农田间, 都已
寻找不到当年跳板桥的踪迹。我有时想, 我们能否保留那么一两座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