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56
“三高士”与松江
聘为副评。 其二, 元代末年, 寓居松江的天台人赖良, 主编了一
部诗集 《大雅集》。 这部由松江当地富户出资刊刻的诗集, 所收
诗歌大多却是外乡人的作品。 以上二例足以说明当时松江居民心
胸的开阔, 人们常说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但是元代松江的
“地头蛇”, 不仅不打压 “强龙”, 反而加以接纳, 甚至抬举, 这
样的文化包容并不多见。
综上所述, 海上交通、 海洋经济、 城镇繁荣、 文化环境宽松
以及海派文化的包容, 促使元末松江成为移民热土。 所以说,
“三高士” 出现于元末明初的松江, 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二、 “三高士” 堪称时代先锋
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 钱惟善、 陆居仁的知名度都远逊于杨
维祯, “三高士” 的美名, 主要是因为杨维祯获得的。 因此, 要
问 “松江三高士” “高” 在哪里, 应探讨杨维祯的优点何在。
明代中叶以来的有关文献, 尤其是清初钱谦益 《列朝诗集》
中的小传, 以及 《明史·文苑传》 将杨维祯塑造成不愿臣服于朱
元璋的刚烈之士以后, 他的忠义事迹广为流传, 作为高节之士的
形象深入人心, 因此说到 “三高士”, 人们习惯将他们等同于
“高尚”、 “高节” 的楷模。 但是, 且不说 “三高士” 中的钱惟善、
陆居仁二位没有过拒聘、 辞仕的行为, 就是有关杨维祯所谓不肯
臣服的传说, 也都是子虚乌有。
时至今日, 我们纪念以杨维祯为代表的 “松江三高士”, 决
不能将谎言当作事实, 盲目拔高, 而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判。
— 2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