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55
松江 “三高士” 的文化评析
从称道。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元代统治者对于文化艺术的干预,
也是极少的。 在这样的氛围里, 混迹于市民社会之中的大量文
人, 尽管往往仕途不顺, 却可以比较自如地抒发心得, 表现才
能, 因此元代的文艺, 不管是戏剧、 书画, 还是诗文, 都取得了
非凡的成就。
四是文化海纳百川, 具有鲜明的包容性、 开放性。 松江是当
时新兴的海滨市镇, 其开放性和海洋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 要说
文化的包容, 可以涵盖许多方面, 但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常常
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体现。 其中衣、 食、 行的变化较为快
捷, 其多样化和新颖性, 可从这一时期诗文中找出许多实例, 在
此不作赘述。 以 “住” 为例, 更能看出元代松江文人不拘一格、
广采博收。
元代松江的楼房不仅蔚然成风、 数以万计, 而且形式多样,
有兀立高耸的 “吕氏真赏楼”、 四面赏景的 “不碍云山楼”, 还有
酷似蒙古包的 “纯白窝”, 其 “上结圆项, 下方四落, 皆垔为雪
色泥。 窦牖六, 又以云母片羃之, 浑然毡穹庐” 的形式, 却是世
代皆为汉人的钱鹤皋主持修建的。
如果说南北兼容的建筑形式, 还只是反映了物质生活方面的
兼收并蓄, 那么元末松江土著居民对于外乡人的接纳和热情, 则
属于精神层面的包容。 在此试举两例: 其一, 元至正九年, 仕途
屡屡受挫的杨维祯来到松江, 授徒为生, 其东家是松江璜溪富户
吕良佐。 次年吕氏出资举办作文大赛———应奎文会, 聘杨维祯为
主评人, 杨维祯的同年乡贡进士、 本地人陆居仁, 由杨维祯举荐
— 1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