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8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508

释       “声        气”





                    鲁迅先生的小说名篇《 孔乙己》 中有一段描写:“ 掌柜是一
                副凶脸孔, 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教人活泼不得。” 品味这几句
        !
        "       话,“ 凶脸孔” 容易引起想象, 但“ 声气” 一词似乎稍稍有点费
        #
        $       解, 因而“ 好声气” 自然不容易引起想象。
        %
                    从字面上看,“ 声气” 是个联合性的名词。“ 声” 指说话的
        &
        '
                声音;“ 气” 指说话的语气。早在古代, 人们就用“ 声气” 这个词
                来表述“ 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例如汉·王充《 论衡·骨相》:

                “ 相或在内, 或在外, 或在形体, 或在声气。” 晋·干宝《 搜神记》
                卷十八:“ 司空南阳来季德停丧在殡, 忽然见形, 坐祭床上, 颜

                色、 服饰、 声气, 熟是也。” 又如元·无名氏《 冯玉兰》 第三折:
                “ 就是恰才那一只空船上, 有人在舱里啼哭, 像一个女人的声
                气哪。”

                    现代汉语中,“ 声气” 经常跟某些形容词组合, 构成一些四
                音节的形容词。例如, 朱自清《 给〈 一个兵和他的老婆〉 的作

                者———李健吾先生》 中的例句:“ 咱们的作家们, 说起话来, 老
                是斯斯文文的, 慢声慢气的; 有的更是扭扭捏捏, 怪声怪气
                的。” 此外, 在好些方言里, 由“ 声气” 构成的一些四音节形容词

                常常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比如松江话里即有“ 好声好气、
                小声小气、 嗲声嗲气、 恘声恘气、 软声软气” 等词语。

                    要深透理解“ 声气” 这个词, 除了把握它的语法结构之外,




      496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