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27
«¬®¯°±²³´ µ¶·1¸µE¹º9E»
亲悲愤交加。 义无反顾, 遂携眷北上。 返回清华园后, 他接替闻先生, 开
“楚辞” 课, 并参加整理闻先生遗著工作。 一九四八年八月, 朱自清先生不
幸病逝, 父亲又在悲痛中代理清华中文系主任职务, 并主持编辑 《朱自清全
集》。 解放后, 他满怀热情参加社会活动, 不顾身体病弱, 承担了繁重的教
学与科研任务。 一九五二年十月院系调整, 清华改为工科大学, 他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 此时十二指肠溃疡病频繁发作, 他仍坚持工作。 一九五七年八
月三十一日, 终因溃疡再度穿孔而不幸于手术中辞世。 时年五十二岁。
二
抗战期间, 父亲的工作是很繁忙的。 在西南联大, 数年中, 他开设了
“元明清文学史”、 “词选”、 “曲选” 等多门课程, 同时还兼任着联大师范
学院的教职。 此外, 经常要承担一些专题讲座、 报告等任务, 如在国文、
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文史讲座 (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三) 中讲过 “中国小说
之演变”, 在云南省教育厅与西南联大合办的中学教员进修班上讲过 “中
学国文教材问题” 等。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 他时时关心着青年国文程度的提高, 每以普
及文化、 奖掖后学为己任。 在师院兼职后, 对中学国文教学及教员进修等
问题也更为关注。 他想到自己战前曾编过 《大公报·文学副刊》, 有办刊
物的经验, 便于一九四〇年一月, 邀集同在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的朱自清
等人举行茶会, 倡议创办一份普及性的国文刊物, 以交流国文教学和研究
的经验与成果, 辅导青年学子的自学。 与会者均感必要并当场作了决定。
刊物主编轮流担任。 父亲是第一任, 并负责诗文选读栏。 六月十六日,
《国文月刊》 创刊号出版。 《卷首语》 中说明: “本刊的宗旨是促进国文教
学以及补充青年学子自修国文的材料。” 《国文月刊》 活跃了学术空气, 以
其高质量在昆明乃至整个大后方产生了广泛影响。 从事着高深、 专门的学
术研究的教授们, 纷纷抽出余暇, 为之撰写深入浅出的论稿, 青年教师则
将它作为发表创见的阵地。 许多人由此起步, 后来成了知名学者、 专家。
不必说读者视其为良师益友, 单就推出新人方面而言, 《国文月刊》 也是
功不可没的。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