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28
&'()
父亲在 《国文月刊》 上发表的文章很多, 主要有 《词的讲解》、 《古
文选读》、 《俗言偶抄》、 《谈 〈京本通俗小说〉》、 《论中学国文》 等。 前
两种类似固定栏目, 原计划写一系列文章, 由剖析具体作品出发, 阐明
文学发展之流变。 第三种则有集腋成裘之意, 是为日后编纂俗言辞典作
准备的。 他为此原已积累了许多资料, 后抗战胜利, 忙于复员, 只登了
几期就中止了, 计划未能完成。 此外, 他还应约为其他报刊撰写文章。
发表于昆明地方报纸的, 现所知只有一篇短文: 《癸酉元日, 平伯邀为桥
局, 戏为桥诗, 非熟于此道者不尽能解也》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四日
《昆中星期增刊》)。 云南省内如还存有战时旧报刊, 应还能搜寻到其他
佚文。 只是他发表通俗短文时, 习惯用笔名, 不易确认。 这一时期, 他
的研究工作也有了新成果。 休假时, 他撰写了重要学术论文 《花蕊夫人
宫词考证》, 一九四二年底返回昆明后, 就边上课边精心修改, 于寒假
中修订完成。
昆明的物价, 在数年中翻了二三十倍, 教授的薪、 津却一成不变, 大
家生活都很清苦。 比起带家眷的同事来, 父亲单身一人, 似乎容易维持,
实则要负担在沦陷区的老母和妻儿, 两处花销, 费用更多。 汇款也费周
折, 邮局、 银行不通汇兑, 只能在私人之间互相划拨。 国币和储钞, 比率
时时变化, 往往一笔款, 父亲早已付出, 家中却迟迟不能取到。 待取到
时, 又已经贬值。 中文系教授中, 闻一多先生家有八口, 入不敷出, 最为
困难, 一九四四年四月, 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公开治印, 以补贴家用。 朋
友们具名公定润格, 父亲为之用骈文写一小启, 工楷誊录, 装上玻璃框,
挂在收件的地方。 全文如下:
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
秦玺汉印,攻金切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源远。是非
博雅君子,难率尔以操觚;倘有稽古宏才,偶点画而成趣。
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
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斫轮老手,积习未除,占毕余闲,游
心佳冻。惟是温馨古泽,仅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艺
苑。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