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松江故事
P. 99

闲话商贸    091



                 闲话同业公会







                   社会越发展, 分工越细, 这是普遍规律。我国自唐代至宋代, 曾先后

               有36行、 120行、 220行之说。到了元代, 360行成了人们的口头语, 这些
               都是个约数, 无非是说世上行业之多。以商业行业而言, 上海在开埠前
               已有30多个, 经过百余年的嬗变, 行业格局越来越精细化, 至1949年,

               全市的商业行业已多达337个。
                   民国时期, 上海地区商业行业多, 地籍特点明显。以松江为例, 本地
               人主要经营米粮业、 百货绸布业、 南货业, 其他行业大多由外地人经营,
               如江宁帮主营铁业, 无锡帮主营餐饮业, 海宁帮主营煤炭业, 宁波帮主营
               药材业, 安徽帮主营茶叶业, 绍兴帮主营蜡烛业, 丹阳帮主营沐浴理发

               业, 绍兴帮、 苏北帮主营货物运输业等。俗话说, 隔行如隔山, 加上行业
               的自我保护, 即使某些行业利润比较丰厚, 业外人士也很难涉足其间。
                   任何行业都需要有行业管理, 否则容易乱套。各商业行业形成后,

               为了便于与官府打交道, 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 纷纷建立公所、 会馆。同
               业组织称公所, 同乡组织称会馆。这些组织均订有行业规矩, 要求会员
               恪守行业道德, 统一业内商品销售价格、 度量衡等, 同时也适当为同行、
               同乡解决困难, 谋取福利。清末, 松江建有米粮公所、 宁绍会馆等组织。
               民国后, 松江成立商会, 公所、 会馆相继改称为同业公会, 其宗旨及活动

               形式不变。
                   同业公会主要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责。如有人计划开设新店, 或是老
               字号想扩大营业而要开设分号, 不是说开就能开的, 须得到同业公会的

               批准, 同业者要视新店号开设的地段, 以不影响其他店铺的经营为前提,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