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松江故事
P. 97
闲话商贸 089
视野。
要说松江本地的庙会, 规模最大的是农历七月十四日的松江府城隍
庙会。清初, 朝廷为表彰明代的忠臣烈士, 抗清英雄李待问被封为松江
府城隍神。农历七月十四日是李的诞辰, 当天府城隍庙要举行盛大的迎
神赛会活动, 远近百姓纷纷成群结队前来观看, 府城隍庙周围便出现众
多摊贩, 以满足人们的饮食、 休憩需求。久之, 成大庙会, 三日方散。庙
会的摊位从最初的各类饮食小吃发展到竹木、 铁业、 农具、 瓜果、 食品、 棉
纺织品、 服装等名目繁多的行业。摊主除本地商人外, 江浙等地商人小
贩也浩浩荡荡地摇了船, 载了货, 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会。庙会设在城隍
庙四周及庙前的三公街。庙会期间, 松江城内万人空巷, 只见游人摩肩
接踵, 看街头艺人卖艺, 品四乡土特产, 买居家必需用品。四乡农民也可
在庙会上买到各类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府城隍
庙毁于日军轰炸, 因世道混乱, 府城隍庙会不再举行。20世纪50年代,
松江商业部门一度沿袭旧俗, 在农历七月十四日前后, 组织各地商界, 在
中山路两侧从东门至马路桥段沿街搭棚设摊, 改名城乡物资交流会。会
期三天, 供应的商品有日用工业品、 农副产品、 竹木制品、 南北杂货、 食品
烟酒、 工艺品、 玩具等, 可称得上琳琅满目。交流会期间松江城内热闹非
凡, 是当时松江最重要的商业活动。60年代起, 因经济困难等多种原
因, 不复举办。
松江的各大小集镇, 无论浦南浦北大多也有各类庙会。叶榭历来是
浦南的经贸活动中心, 镇上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关帝庙会, 是浦南百姓
购物、 娱乐的盛会。据《 叶榭镇志》, 关帝庙会始于明代, 会期三天。“ 白
天百商云集, 夜晚灯舞队首尾相接里余”。“ 庙会期间, 万民云集, 一时酒
楼客栈爆满, 商店顾客盈门, 商界得益匪浅, 故对庙会热心程度为各界之
首。所需资金由各店家捐集, 用于张贴海报、 搭建彩棚、 扎制龙门、 彩牌
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