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松江故事
P. 102

094     松江故事



               闲话松江手工业







                 松江手工业历来发达。宋代, 松江缂丝以工艺精美而享有盛誉。元

             代, 金属制品小有名气, 据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浙西银匠精于技者四
             人, 其中松江唐俊卿与嘉兴朱碧山, 苏州谢君余、 谢君和齐名。明代, 松
             江的银、 铜等器皿制作越发精致。万历年间, 松江府城铜匠胡文明按古
             式仿制各式器皿, 品质极精, 价亦甚高, 所制香炉人称“ 胡炉”, 为缙绅富

             豪崇尚之礼品。
                20世纪初, 松江镇及各集镇所多的是集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竹、
             木、 铁手工作坊。
                 松江铁业按产品种类可分为匠作炉、 田作炉、 小炉三种。匠作炉、 田

             作炉生产至少需要四人联合作业, 一人看火掌钳, 一人冷作兼打横榔头,
             一人削磨兼打顶头榔头, 一人拉风箱兼打横榔头。小炉灶一至三人即
             可。手工铁业全凭体力和技术。产品有农用的锄头、 铁搭、 镰刀、 耥钉、

             耙钉等; 船用的铁钉、 铁锚、 橹人头等; 家用的菜刀、 铲刀、 火钳等; 工具有
             作刀、 泥刀、 榔头、 斧头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 松江镇缸甏行集中了
             高大兴、 潘大兴、 顾永兴、 赖顺兴等铁铺, 有的雇工六七人, 产品畅销松、
             金、 青三县, 被称为“ 铁器一条街”。被誉为“ 松江三刀” 的吴福记剃刀、 张
             德兴剪刀、 潘大兴菜刀, 刀口锋利, 富有韧性, 不易卷口, 在江浙一带

             知名。
                 松江木业店铺多, 分布面广, 抗日战争期间有77户, 解放前夕有126
             户。按作业分, 有春作、 巧木、 圆木、 锯木、 车木、 雕刻及造船等行业, 其中

             以生产农具和寿器的居多, 占50%以上。生产农具的木业作坊主要集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