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松江故事
P. 96
088 松江故事
闲话庙会
旧时, 凡寺庙举行节庆活动, 人流集中, 自然形成集市。市场多设在
寺庙中或其周围, 故称庙会。
明清两朝, 松江府内盛行庙会。明朝时名气最大的当数龙华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佛涅槃日, 龙华寺于当日举办盛大佛事, 到三月半
还要举办香火会。在这十余天中, 信众香客云集, 游人如织, 商家瞅准商
机, 环寺遍设临时商铺和摊位, 规模巨大的庙市应运而生, 延续数百年不
衰。形成于清末的静安寺庙会也颇有知名度, 在光绪七年( 1881年) 四
月初八浴佛节那天, 为庆祝静安寺修葺工程竣工, 举行浴佛典礼并纪念
释迦牟尼佛诞辰, 静安寺内外人山人海。不少香客、 游人顺带农副产品、
耕牛、 土特产、 家用杂物等列肆出售, 形成贸易市场。此后每年从四月初
七起, 至初九或初十, 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静安寺庙会。迨至民国初
年, 静安寺庙会规模空前, 距静安寺二三里地内均为庙会场地。余槐青
在《 上海竹枝词》 中写道:“ 商场游客断交通, 尽入静安盛会中。佛不佑人
偏自佑, 寺僧都作富家翁。”( 原注:静安寺每届浴佛节, 商场罗列, 香客
云集, 收入甚丰, 故富有资产。)
民国时期, 上海地区的庙会依然兴盛, 至1949年, 全市共有130处
庙会。此后, 随着社会制度改变, 实行计划经济, 庙会数量下降, 至1959
年, 上海市郊县尚剩46处庙会, 五六十年代, 有些庙会改名城乡物资交
流会。“ 文革” 开始后, 庙会偃旗息鼓。至1982年, 上海城乡如龙华庙会
等一批庙会开始恢复, 曾盛况一时, 但随着市场变化等各种原因, 进入
21世纪后, 庙会这种传统的商业业态已相当式微, 逐渐淡出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