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松江故事
P. 91

闲话商贸    083



                 闲话澡堂







                   洗澡, 松江人称汏浴; 澡堂, 松江人称混堂; 到澡堂去洗澡, 有时会说

               去“ 孵混堂”。一个“ 孵” 字, 有享受、 消磨时间的多重意思, 和孵茶馆的用
               法差不多。
                   据《 上海通志》, 早在明洪武年间, 上海县城内的“ 混堂街”( 今黄浦区
               陆家浜路附近) 已有澡堂开设。松江的沐浴业始于何时, 笔者尚未找到

               确凿的资料。据已掌握的史料, 清光绪年间, 松江镇上已有向公众营业
               的澡堂是可以确定的。
                   早先, 上海的澡堂多以“ 园” 冠名, 如清同治年间在租界盆汤弄新建
               的澡堂名“ 畅园”, 在紫来街新建的名“ 亦园”。民国后, 高级浴室多以

               “ 池” 冠名, 如卡德池、 浴德池等是沪上最豪华的特级浴室。
                   民国初期, 上海浴室增加较多, 其规模有大有小, 设施有好有差, 差
               异很大, 上海浴池业同业公会将全市浴室细分成十多个等级, 按不同等

               级定价收费。洗浴方式有池汤、 盆汤两类。浴客同在一池, 叫池汤, 也称
               大池。盆汤又分洋盆、 官盆、 客盆三种。洋盆为最上等, 有特设雅室, 一
               室一盆; 次为官盆, 一室数盆; 再次为客盆, 设施稍逊于官盆。
                   在夏季, 有些老虎灶、 茶馆在门口挂盏“ 清水盆汤” 的油纸灯笼作招
               牌, 兼营露天沐浴。店主在附近的空地上围起一人多高的布幔, 内置二

               三只、 三四只木质浴盆, 有客人来洗浴, 随时提供冷热水。清水盆汤收费
               极其低廉, 服务对象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等低收入阶层。天气转凉后, 清
               水盆汤即收场。

                   1912年, 德国女商人在上海汉口路开设西洋盆汤澡堂, 接待中外男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