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松江故事
P. 88
080 松江故事
除商业茶会外, 最出名的要数“ 包打听茶会”。上海人称租界巡捕房
的侦探为“ 包打听”, 他们手下有不少喽啰, 常在茶馆交流情报。一旦有
案子, 便将他们召集到茶馆, 然后四出打探。茶会往往还设密室, 将嫌犯
带入逼供, 因为知情人就在眼前, 加上有大刑伺候, 几乎没有不招供的。
民国起, 上海出现访员茶会, 也称记者茶会, 其功能不是交流新闻, 而
是当事人以重金疏通记者, 或不想让案件见报, 或在报道中让当事人隐姓
埋名, 或让各报统一口径以影响社会舆论。下三流记者借此捞取外快。
上海城隍庙一带原来有茶馆十多家, 是蓄鸟、 弈棋、 斗蟋蟀爱好者的
汇集之地, 其中养鸟人茶会比较有名。每天清晨, 养鸟人提了鸟笼上茶
馆遛鸟, 只见屋檐下挂满鸟笼。有时会举行赛鸟、 斗鸟, 远在浦东、 远郊
的养鸟人也会赶来参加。
因为茶馆生意好, 清末, 日本人也在上海开设茶馆。据胡祥翰《 上海
小志》:“ 光绪初在虹口及四马路一带有所谓三盛楼、 开东楼、 玉川品香
社、 登瀛阁诸名目, 皆日本茶社也。执役其中者, 均为彼邦二八妖姬, 高
髻盘云, 粉妆替雪, 亦觉别饶风韵。入其中者, 费茶资银二角, 春浮螺碧,
板拍红牙, 索笑调情, 了无愠意, 故少年寻芳者趋之若鹜。继者, 遍设法
租界借小东门等处。迨后, 彼邦不欲留此污点于上海, 始由日领事宫川
品君迫其停业回国云。”
民国时, 松江镇上有茶馆50多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 开设在长
桥街松汇路口的新松江茶座以环境优雅, 设施上乘, 为一时之冠, 数年后
毁于日军轰炸。其他如华楼、 也是园、 望江楼、 听雨楼、 洪运楼、 日升楼等
均有一定规模。松江的商人也借茶馆洽谈生意, 但因经济活动有限, 未
能形成茶会。大约从清代起, 松江的茶馆开始利用场地附设书场, 演出
评弹或农民书,“ 文革” 开始后, 遭禁演。茶馆业萎缩, 改营其他行业。改
革开放后, 松江开设了许多茶馆, 其环境格局、 经营方式、 社会功能等与
传统的茶馆大相径庭, 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