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松江故事
P. 55

市井俚曲    047

               眷恋, 也没有太多的抱怨。“ 那样也好, 省得后来落到政府的手里。走了
               也好, 要是活到今天, 我看伊怎么能活得下去。”

                   杨家婆婆每天的功课是坐在八仙桌前拨着佛珠念佛, 上午、 下午、 晚
               上三节课雷打不动。她家的卫生清扫、 买菜烹饪、 洗涤衣被等家务由一
               个“ 散做”, 即今天称为钟点工的阿姨操劳。这个阿姨与杨家婆婆有点很
               远的亲戚关系, 每月给她6元钱的工钱。从我记事起她每天早上准时买

               好小菜来报到, 做好午饭后回去。下午阿姨一般是不会来的, 晚饭就由
               杨家婆婆自己用煤油炉煮点面条, 或者将中午的剩菜剩饭热一热将
               就了。
                   杨家婆婆经常要批评阿姨做事不细不周, 阿姨一般是不还嘴的, 惹

               毛了的话, 也会顶撞几句, 这会引起杨家婆婆更大的不满。
                   有次杨家婆婆拿了件上衣, 指着上面未洗净的斑迹:“ 你看看, 衣裳
               也不会汏了, 生活是越做越推板, 这种衣裳我怎么穿得出去。”
                   阿姨还嘴道:“ 我晓得的, 昨天我汏了好几遍都汏不清爽, 这全要怪

               你自己吃饭不当心, 沾上了油腻, 要是不相信, 你自己汏汏看。”
                   杨家婆婆更来气了:“ 好呀, 你晓得还嘴了, 你要我自己汏, 我用你是
               来气我的, 还是来做生活的?真是岁数越活越小了。你明天不要来了,

               没有我给你的工钱, 看你怎么过日脚。”
                   阿姨的底气有些不足, 低着头, 嚅嚅道:“ 不来就不来, 我不来, 看有
               啥人烧给你吃。”
                   “ 你不要神气活现, 你不来, 我也不会饿死的。现在真是不像样, 要
               是放在从前, 好, 好, 不讲了, 不讲了。” 有些话杨家婆婆确实是不好讲了。

                   第二天一早, 阿姨还是准时拎了小菜报到, 就像昨天没有发生过那
               场争吵。她俩的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 文革” 爆发, 革命群众不准地主婆
               再享受佣人服侍, 勒令她必须老老实实接受改造。

                   在“ 文革” 以前, 严格地说是在“ 四清” 运动以前, 居委会对杨家婆婆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