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松江故事
P. 156
148 松江故事
棉纺织业的发展, 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先是棉布商业迅速发
展,“ 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 枫泾、 朱泾乐业”, 出现了许多以批发交易为
主的牙行, 牙行坐庄收购, 也派人到四乡收布, 再批发到北方各地。为棉
布业服务的染坊、 踹坊同时大批出现, 与棉布生产有关的鞋店、 袜店等专
业店也应运而生。外地商人到松江来收布, 多是带了重资而来, 一笔生
意动辄就是白银数万两, 有的大生意达到几十万两。
松江棉布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出, 本地棉花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由于北方和附近江浙地区的织布业尚未具备与松江府竞争的实力, 北方
所产的棉花, 江浙所产的棉纱就源源不断地输入松江, 松江成了全国棉
纺织业的集散中心。明万历《 嘉善县志》 记道:“ 至于棉纺, 穷民无本, 不
能成布, 日卖纱数两以给食, 故谚云:买不尽松江布, 收不尽魏塘纱。” 据
万历年间《 水陆路程》 载:“ 嘉兴至松江, 无货勿顾小船。东栅口搭小船至
嘉善县, 又搭棉纱船至松江, 无虑大船。” 可见, 当时从嘉善到松江还专门
辟有“ 棉纱船”, 每天将嘉善的棉纱运到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也推动了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的兴盛, 为松江府积累了资本, 松江府城建设在原有的基
础上得到较快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面貌有所改观, 农村人口也
大量涌入城镇, 松江府城“ 生齿浩繁, 居民稠密”。同时, 集镇在不断形成
和发展, 今天松江区境内的集镇基本上都是在这以后形成的。
松江府棉纺织业从清代开始逐步衰退。清代初期, 棉纺织业中心开
始由松江向苏州转移, 棉布交易量逐年递减。以上讲到, 北方商人来松
江收布, 大生意每笔可达几十万两银子, 但到清代初年, 大生意也只不过
万把两银, 一般生意只有二三千两银子的交易。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
因是, 北方的纺织技术经过百来年的发展, 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黄河南北
出现了一些棉纺织业中心, 北方的棉花可以在当地加工成布, 商人往来
于南北贩运棉花布匹已无利可图, 松江失去了棉布交易中心的优势,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