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松江故事
P. 158

150    松江故事



               明清棉纺织业改变了松江府社会生活







                 南宋后期, 今上海地区引入棉花。元代, 黄道婆改革纺织工具和纺

             织技术, 棉纺织业以松江府乌泥泾为中心, 迅速向四周扩散, 成为地区新
             兴的支柱产业。明代, 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所出布匹, 日以
             万计”,“ 绫、 布两物, 衣被天下”。( 清康熙《 松江府志》)
                 棉纺织业的勃兴使松江府境内的城镇日益繁荣。松江府城的变化

             最为显著, 城市沿市河不断向东西两侧拓展, 至明末, 松江大街已绵延十
             余里, 成为“ 生齿浩繁, 居民稠密” 的“ 东南一大都会”。( 明范濂《 云间据
             目抄》) 棉纺织业的兴盛为集镇发展添注了活力, 如朱泾成了“ 万家灯火
             似都城……估客往来多满载, 至今人号小临清” 的繁华市镇。(《 朱泾

             志》) 朱家角镇则“ 商贾辏集, 贸易花、 布, 京省标客, 往来不绝, 今为巨
             镇”。( 明崇祯《 松江府志》) 同时, 城镇数量迅速增加, 以上海县为例, 在
             元代尚只有乌泥泾、 七宝、 吴会三个集镇, 迨至明清, 龙华、 三林等四十多

             个集镇先后崛起, 其形成原因几乎全赖布业。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
             从事与棉纺织业相关的纺织工具制作、 染色、 踹光、 运输等行业, 为城镇
             发展增添了活力。
                 为适应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又因植棉有利可图, 许多稻农改
             种棉花, 松江府东乡“ 大半植棉”, 形成“ 棉七稻三” 的种植格局。“ 家家纺

             织, 赖此营生, 上完国课, 下养老幼。”( 转引自《 黄道婆研究》) 纺纱织布成
             为不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被突破,“ 田家妇
             女亦助农作, 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明嘉靖《 上海县志》) 农闲时, 男子纺

             纱织布成为普遍现象。明代万历年间, 华亭县十五保孝子陈守贞, 家贫,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