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101

( 2)雨季的珠海, 时不时大雨倾盆, 到处湿漉漉的, 闷热的

                 空气像一团棉絮一样包裹着你, 潮滋滋, 黏搭搭。(《〈 谁是我
                 爸爸〉 竞演人间大爱》 2006年10月25日新浪娱乐)
                     ( 3)马伯乐的衬衫还没有晾干, 要出去时他就潮忽忽的又

                 穿上了。( 萧红《 马伯乐》)
                     ( 4)严龙立起身来, 觉着领口潮落落的。( 评话《 七侠五                             !

                 义·花神庙》)                                                        "
                                                                                #
                     物体被潮气渗入, 叫作“ 受潮”。比如,“ 仓库受了潮, 粮食                            $
                                                                                %
                 就容易发霉。” 地面和粮食、 衣服等物品, 本来已经比较干燥,                                &
                                                                                '
                 但由于空气湿度增大, 变得潮湿, 则称作“ 返潮” 或“ 回潮”, 松
                 江话和吴方言称作“ 还潮”。例如:

                     ( 1) 21.5摄氏度的最高气温, 加上85%左右的空气湿度,
                 使得刚进12月的上海人不仅感觉不到冬天的寒意, 反而有几

                 分黄梅季节“ 还潮天” 的滋味。(《 好似“ 还潮天” 闷热潮湿真难
                 受 上海难辨是冬天》 人民网2001年12月4日)
                     ( 2)在超市里买饼干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

                 一些特别薄的饼干之外, 绝大多数饼干的包装纸内侧都有一
                 层锡纸。我把这个现象告诉了同学, 他们都说这是为了防止

                 “ 还潮”,“ 还潮” 的意思就是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
                 得不脆。( 黄司昊《 饼干包装为什么用锡纸》)

                     ( 3)鸭肫存放时, 要挂在阴凉通风处, 防止还潮。( 周彭等
                 《 江苏特产·南京鸭肫》)
                     尽管在表达“ 微湿之义” 时, 人们已习惯使用“ 潮” 字, 但清

                 代学者吴文英仍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 燥” 的反义词应




                                                                               89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