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知青记忆.html
P. 132
那天我在水中央
姚关伦
每次搬家总要扔掉一些东西,但有关下乡插队落户三年生活的文字资料却不忍割舍:
“斗私批修”的日记,学习“马列毛著作”的心得体会,编写的文艺宣传资料,“土记
者”的采访笔记,编印的小报,县知青大会代表证及合影照片,几本“五好”的荣誉证
书……其中松江县革委会办公室 1970 年 12 月 25 日下发一份简报——常常引起我的难
忘回忆……
1970 年 9 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农业学大赛》的重要社论与《从大寨大队到昔阳
县》的调查报告,成了全国掀起“学大寨”运动新高潮的战斗号角。我下乡插队的古松
公社革委会在详细勘测,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切实有效的重新安排河道的规
划:三年内完成 180 万土方工程,开挖 39 条河道,达到“涝来能防,旱来能抗,风来
能挡,旱涝保丰收”,实现“水系河网化,农田园艺化,田块格子化”。第一仗选择了工
程量最大的古浦塘,投放 6000 个劳动力,争取 20 天时间完成 19 万土方的开挖任务,
规模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在古松公社的历史上前所未有。12 月 7 日下午打响了
战斗,所有干部和群众一起奋斗在第一线,工地上到处热气腾腾。中心大队的铁姑娘突
击队 9 天结束战斗,民华大队先锋青年突击队提前完成任务后,虎跃龙腾在兄弟地段。
公社治水改土指挥部三次改变计划,结果不到 12 天就胜利完成 20 天的工作量。县革命
委员会要求古松公社革委会于 24 日上报经验总结,以便在毛主席寿辰前将经验向全县
推广。23 日晚上我列席了公社革委会与治水改土指挥部的联席会议,连夜起草《大破右
倾保守思想和懦夫懒汉世界观 树雄心,立壮志,重新安排古松河道》,天亮前交给公社
革委会负责人、治水改土总指挥张胜龙后,我便和衣躺在指挥部同志的地铺上。睡梦中,
我被老张推醒,他让我将文稿在下午 5 时前送交县革委会办公室,顺路征求一下合民、
民华等几个大队的意见,务求数据正确,事例确凿。
从民华大队部出来已经下午 3 点半了,大队陆书记让我走摆渡去松江的小路,估计
5 点钟前可以赶到县革委会。不必绕远走沪杭铁路的大铁桥。
匆匆赶到姚泾河渡口,大概已经 4 点钟了,也许是时值冬天,也许是天气寒冷,竟
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我张开嗓子大喊,“摆渡!摆渡!”空旷的河面传来几下回声。
或许是年轻,或许是赶路心急,或许认为摇船过河应该不会有问题,我扣紧了旧军大衣,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