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知青记忆.html
P. 129

勐 捧 出 差(外二篇)



                                                         陈大康




                    在水利兵团那几年,到勐捧出差是常事。

                    去勐捧出差,无非是把当时计划供应给知青连队的肉、油、食糖类食品,甚至腌菜、
               干菜(粉丝、粉皮)等用人工挑回来。

                    当时,我们连队的驻地扎松板(爱伲族村寨)到勐捧全程 25 公里左右。到勐捧出

               差要穿越整个勐润坝,趟过二条河流(南润河和南腊河),走过一片片的原始森林和橡

               胶林,途经好几个傣族、爱伲族村寨和知青连队,才能到达目的地。一个来回,耗费十
               多个小时,一般都是“两头黑”,(出门天还黑,回家天已黑)。

                    最要命的是,沿途没有一家饮食店,只有勐捧街上有家唯一的小食馆,因为食品供

               应紧张,可供有限,只能定时定量供应餐饮,去晚了就吃不到东西。当时,我们每次出

               差,一早起床,匆匆扒口饭,天蒙蒙亮就出发,赶到勐捧吃上一顿串荤的午饭是知青最
               大的奢望。如果赶不上趟,那就惨了。有一次,我们赶到勐捧,小食馆却已关门,一点

               食物都找不到,只好饿着肚子,挑着东西回程。一路上肚子饿得  “咕咕叫”,心慌、眼

               花,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一步一挪,磨到半夜还没有回到连

               队。其他同学发现我们几个深夜还没有回来,打着火把,沿途寻找,才把我们接回来。
                    遇到雨季天出差,滋味更不好受,出差途中,要么烈日高悬,要么风狂雨猛。不怕

               笑话,这种气候出差,我们都是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只穿一条裤叉赶路。否则,穿了

               汗衣热得难受,穿了胶鞋踩进泥浆反而成了累赘。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出差,我们一个同学,冒着风雨,挑着担子,不小心在泥泞的
               路上滑了一跤,摔碎了两瓶猪肉罐头。当时,那位同学,双腿跪地,俯下身去用双手捧

               起猪肉,一边哭喊着“罐头摔碎了怎么办!怎么办!”,一边和着泥浆把猪肉塞进嘴

               里......那场景,今天回忆起来,不禁潸然泪下。

                    勐捧出差,那种艰辛,那种煎熬的滋味,难以述说;那种感受,那种历练,真是让
               人刻骨铭心。




                                                     逛傣家村寨



                    在云南边疆生活的那个年代,生活单调,条件艰苦。每逢礼拜天,几个同学邀约一




                                                           128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