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88
【从景德路到阔街】
时有飞鸟栖息,犹如画景。郑家主人是老裁缝,墙门不高,进门上方有挡雨
的类似道士帽的木制遮篷,此式样今天在西塔弄、塔湾老房子中尚可见到。
进了门也是一方亭心(也可称小花园),种了花草,有一上了年份的无花果树,
据说无花果年年结,有大小年之分,熟果很甜。
其实,爱养花木,并非阔街人特性,松江人普遍喜欢。今天你去穿越
幸存的老巷,还能见此情景。吴越之地的江南民风大体一样,都是水乡人的
性格,水乡人的雅致。
阔街至今留下的唯一可参照的地标性建筑就是那座建于 1933 年的若瑟
天主教堂,至今保存尚好,红色砖墙依旧,尖顶十字架。教堂南边原有若
瑟医院。松江城里信奉洋教的人不算多,但这个教堂坐落阔街,增添了不
少神秘色彩。想必当年还是有不少虔诚信徒,从四面八方走进阔街,走进
教堂做礼拜。记得小时候,我和两三个邻居同学结伴去教堂墙脚边翻砖捉蟋
蟀,正在聚精会神翻着一块块砖头时,突然会出现一位全身穿黑衣的修女,
轻轻地说一声:“干什么!快出去!”我们见了拔腿就跑,对“黑衣婆婆”
心里是有点害怕,当时也根本不知“修女”这词。处在少年顽童时期,我们
也真不知她们是干什么的。但过几天,蟋蟀声还是会把我们再次吸引到那里
去翻砖头。今天,静穆的教堂一切依旧,只是不可能再有小孩去捉蟋蟀那种
场景了。
阔街尽管不长,也没有像样的店面,然而街两边的房子比起当年的周庄、
西塘更有气魄,也许松江原本是府城缘故。靠街面大多是楼房,不是楼房也
是高墙。从街面一个个门口进去都有好几进,有仪门、有天井,松江人似乎
把天井叫作亭心,里面的房屋以楼房居多。街北侧房与房之间有不少被屋
顶盖着的看不见天的窄窄长弄。夹弄也有门,通向各家居室(最初都属大
户一家),穿长弄下是方砖地,靠着弄里边门的余光略见光影,众人可走。
到底就是河滩头。我记得 40 号靠河边的是灶间,一个很大的灶头,烧火间
的小板凳、铁钳、稻草味我至今还记得。
阔街的两边居民饮用的都是这条叫不出名的河里的水。20 世纪 70 年代
前河水清悠(松江河流基本如此),时不时有成群的串条鱼在河中逆水而过,
也偶有大鱼在群鱼之下游弋。到了季节,河浜的两侧石缝隙间到处是螃蟹。
176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