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90
【从景德路到阔街】
那条河往西通秀野桥河,向东连护城河。河窄桥多,城区桥更多,两
三百步就有一座桥。时有绍兴船、捉鱼船划过,也有收粪船。后来越来越少
有船划过,可能在“文革”期间,这条河填掉了,好像还做了防空洞。这时
已有了自来水。再后来,就是今天的样子,上面都盖了高楼用于经商了。
阔街东头有一平板石桥,有石栏。我读中小学时天天经过此桥,印象
中和周庄“双桥”附近有一转弯处极像。我们只知它叫宋家桥(音)。过桥
二十来步就到长桥街了。站在石桥上北望有一过河楼,连接河的两边人家,
或许本来就是同一家。桥下那条河北端与我学游泳的那条河成丁字形相交,
河南端穿过松汇路经过松江一中后门直通人民河。这小河也叫不出名,好像
松江人都喜欢记桥名示方位。过了宋家桥,东南街口有一小卖店,卖些油盐
烟酒。
阔街西端通接今人民路,至人民路右转十许步即是马路桥了,马路桥
西南有一小巷,称为缸甏巷,步近百,即为清真寺。阔街至人民路左转,即
有邮电局、人民旅社、醉白池、火车站。
阔街,还居住着不少手艺人,我有一位徐姓中小学同学,他的父亲就
是一位能干的木匠,到他家门口就会闻到一股刨花的清香,我清楚地记得他
干活的情景。他家临街的上下推启的木窗(用木条支撑开启),我始终觉得“危
险”,现已极少遗存。前几年在白龙潭竟还见过类似木窗。从木刨花想起我
外婆在世时用浸泡木花的水梳头,能保持头发乌黑,果真。
阔街还有一个金门大戏院,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也闹猛过一阵,整个松
江城戏院最多两三个。我小时候曾有这个戏院的印象,戏院陈旧破落、面积
不大,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拆了,在原地盖起了松江房管所的办公楼,在
小小的阔街当时竟有这么个戏院,可想而知这条街下午晚上只要有戏必定闹
猛,不会冷清。的确,松江历史上也可算是梨园之乡,据记载,清代京剧《铁
冠图》首演即在松江。
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印象中还有个叫施林(音)的人挑了一副竹架担子,
卖笃笃馄饨,也卖赤豆汤、豆腐花,几分钱一碗。他家居住在阔街金门戏院
旁边。从街上挑担走过,一边吆喝,一边敲击发出笃笃之声,有人要买即停下,
片刻,便会引来些许买客,并且都是邻客,已熟识,除了买卖,还会攀谈些
178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