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87
【从景德路到阔街】
连金山、青浦、闵行邻县都知道松江的阔街医院,尽管名称变换多次,上了
年纪的松江百姓至今仍称呼为阔街医院。当年这条街上不仅住着多位名医,
而且松江城里不少名医在阔街医院工作。1952 年,在阔街成立松江联合诊所,
原址就建于姨妈家的住址。据称最早有五个医生在诊所从业,分别是姨夫高
尔材(20 世纪 30 年代受业于同济大学德国教授下的西医,民国时期就在阔
街行医开业,是闻名松江的小儿科医生)、李望平(西医内科,20 世纪 30
年代留学日本学医)、王润霖(松江中医世家之后)、肖守仁(秘方祖传
外科名医,其父肖也秋也为松江名医)、倪静恒。1956 年扩改成联合医院,
医生阵容强大,有骆一君、丁一平、张碧华、张义华等。这些医生不仅名气大、
医术高,而且医德亦好,倍受百姓尊敬,现均已作古。高尔材、李望平等当
年被调进松江人民医院工作。
此外,还有名医张绍修的住宅、诊所都在阔街。住宅是很高爽的一幢
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底层与二层中间有夹层,形制漂亮。他有三个儿子,
老大张道华、老二张义华也是名医。张氏是大户之家,祖辈藏古崇文,张义
华先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向松江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名贵砚台。《松江府
志》有记载的专治妇科病的老中医“唐小辫子”嫡传之孙唐冲飞,也承祖业,
居住在阔街(工作在松江人民医院)。还有一位干少江医生,记得一直是私
人开业。
阔街的知名度一大半与这所医院及这些医生分不开。
阔街的居民讲究居住环境的布置,喜欢花木点缀,字画补壁,小小一
方天地,总别有一番景致。时代变更,房主易换,从我有印象起,那种人
与自然环境和谐依然相存。举三例,姨妈家住房(也是租房)的南边就有一
个花圃绿地,种养花草。南有一高大围墙,墙上有用瓦片构建的长方形镂空
花窗,围墙下用砖砌成 1 米多高 10 多米长的土基,植木几棵,人可走上土
基料理。其中有棵白玉兰,年年开花,印象颇深。听外婆讲白玉兰花瓣揉入
面粉里可以吃,有股清香。花园里放一口荷花缸,养几株荷花,夏天观赏。
肖守仁医生家住阔街 40 号,进门有一空地,穿过空地进仪门,仪门内是一
青石板天井。住房面南,二层砖木结构,底楼落地长窗,是典型的民国初期
的建筑风格。天井西南一角种竹数十,竹下有围石,风动竹摇,飒飒有声,
松江老街巷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