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松江故事
P. 150
142 松江故事
泥泾人。乌泥泾在上海县( 今属徐汇区) 龙华乡东湾村, 是条小河, 河畔
有乌泥泾镇。黄道婆从崖州返回故乡后, 在乌泥泾一带传授先进的棉纺
织技术, 带动棉纺织业的兴起, 遂成大镇。明嘉靖年间因乌泥泾淤涸, 加
上屡遭倭寇焚掠而衰落, 至清末沦为村落。
目前, 追寻黄道婆生平事迹的依据, 主要有两篇文字, 一篇是王逢的
《 黄道婆祠诗并序》, 撰于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编入《 梧溪集》 卷
三。另一篇是陶宗仪的《 南村辍耕录》, 其成书后于王逢诗作约四年。陶
宗仪和王逢的生活年代都稍后于黄道婆。王逢是上海县人, 元至正二十
二年, 上海县要修黄道婆祠堂, 向王逢征诗以传后世, 王逢收集了黄道婆
的有关资料后, 写了反映黄道婆生平的诗和诗序。陶宗仪勤于笔耕, 他
常将听到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 黄道婆的事迹应当是他听到民间传说后
记下的。
王逢的诗序是这样写的:“ 黄道婆, 松之乌泾人。少沦落崖州, 元贞
间( 1295—1297), 始遇海舶以归。躬纺木棉花, 织崖州被自给。教他姓
妇, 不少倦。未几, 被更乌泾名天下, 所食者千余家。及卒, 乡长者赵如
珪, 为立祠香火庵, 后兵毁。” 陶宗仪的《 南村辍耕录》 卷二十四则云:“ 松
江府东去五十里许, 曰乌泥泾。……国初时, 有一妪名黄道婆者, 自崖州
来, 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 至于错纱、 配色、 综线、 挈花, 各有其法。
……未几, 妪卒, 莫不感恩洒泣而葬之。为之立祠, 岁时享之。越三十
年, 祠毁, 乡人赵愚轩重立。今祠复毁, 无人为之创建。”
关于黄道婆的生平, 两篇文章都没有详细说明。王逢说她是乌泾
人, 流落到崖州; 陶宗仪则仅说她“ 自崖州来”, 并未说明她的籍贯。关于
黄道婆是何时到松江的, 王逢说是“ 元贞间”; 而陶宗仪则说是“ 国初时”,
其间相差一二十年。《 中国文化之谜》 中有一题为《 黄道婆是上海人, 还
是海南人》, 引用民间故事及后人的诗文, 提出黄道婆似有海南人的可
能, 但这种推测没有过硬的资料佐证, 在学术界被基本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