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42
传奇“三高士”
氏于至正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尚在同里寓所撰写 《肃雍集叙》,
那么他从吴江移居松江的时间, 最早应在是年春暖时, 最晚也在
至正二十三年。 此外, 还有两条材料, 可以作为上述推断的旁
证。 一是明王珂玉 《珊瑚网》 卷三十五收录杨维祯 《破窗风雨
记》 (署 “至正甲辰嘉平初吉”)、 李绎 《破窗风雨记》 (署 “龙集
癸卯冬十二月朔旦”)、 钱惟善七律诗一首 (未署岁月), 皆是为
大名刘易而作, 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 甲辰为至正二十四年, 钱
诗当与杨、 李二记所作时间相去不远, 后来王蒙读了诸公为刘易
所作诗文, 方绘为 《破窗风雨图》。 因此, 后人将钱诗补入 《江
月松风集》 时, 以 《题破窗风雨图》 为诗题是不妥的。 二是杨维
祯在 《风月福人序》 自称 “吾未七十”, 其中提及 “钱思复为唱
和友”, 从语气上看应作于钱氏迁沪以后, 孙小力 《杨维祯年谱》
视其为六十九岁作, 故系于至正二十四年, 即使为六十八岁作,
也与上述推断相吻合。
再次, 钱惟善晚年寓居华亭期间 (寓所在泖滨), 也常有对家
乡杭州的思念, 这从邵亨贞 《蚁术词选》 卷二 《八声甘州·次钱
思复怀钱塘旧游韵》, 《蚁术诗选》 卷六 《钱思复寓泖滨, 见荷花,
忆西湖游赏, 有诗述感, 书以求和, 步韵复命》 《再和》 《次钱思复
寒食怀钱塘韵》 等和作中, 都可以明确感受到钱氏原作中所表达
的这种感情。 钱惟善也曾回杭州看望旧友和曲江草堂, 杨维祯曾
作 《送如一翁归曲江草堂序》 为之送行, 但在探家会友之后, 他
仍然回到松江授学作诗。 其诗作以 《华亭杂咏》 九首最为松江人
所喜爱, 实是以九峰为题材而写出了上海的优美景象和文化底蕴。
— 8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