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39
钱惟善生平事迹中若干问题献疑
全篇皆失传, 仅此两联存世。 其后明清史志大多据此照抄为钱惟
善晚年 “退隐吴江之筒川”, 但此 “筒川” 究系何处, 颇难指实。
笔者后来发现清人来集之 《倘湖樵书》 卷十、 张道 《定乡小识》
卷十六已分别改称 “退居吴江桐川”、 “避地吴江之桐川”, 尤其潘
柽章 《松陵文献》 卷十二明确记述为 “退居吴江同里”, 再核查弘
治刻本 《吴江志》 等专书, 方知所谓 “筒川”, 又名 “桐川”、 “同
川”, 实即今苏州吴江区的同里镇, 在元代隶属于平江路吴江州。
这与瞿佑所引 “笠泽水寒鱼尾赤, 洞庭霜落树头红” 诗句正相吻
合, 是隐居同里时有感于太湖景色而作。
在初赴同里途中, 钱惟善有 《宿普济寺》 诗曰: “初到湖边寺,
相逢有颖师。 深悲十年事, 朗诵四怀诗。 高柳窥春早, 寒灯照夜迟。
宁无一杯酒, 慰我鬓如丝。” 所谓 “深悲十年事”, 是指至正十一年
夏秋爆发红巾起义以来的十年战乱, 再结合第五句 “高柳窥春早”,
则可定为作于至正二十年三月末, 即在嘉兴敬恕堂与瞿慧夫相会题
诗后不久, 他就启程前往吴江州。 普济寺位于太湖边上的震泽镇,
隔同里镇尚有一段路程, 所谓 “寒灯照夜迟” 是寄宿时的实写,
其中也明显寓有感慨。 此外, 钱惟善还有 《崇吴寺登楼望太湖》
七律一首和 《方寸铁颂》 七古一首, 以及瞿佑所引 “笠泽水寒鱼
尾赤, 洞庭霜落树头红” 二句, 则显然皆为隐居同里以后所作。
自至正二十年春从嘉兴赴吴江, 钱惟善至少在同里隐居了三
个年头, 其依据是至正二十二年正月, 苏州施伯仁携其亡妻郑允
端诗集前来其寓所求序, 他为之作 《肃雍集叙》, 末署 “至正壬寅
春正月望, 曲江老人钱惟善序”。 该序今见于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 5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