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知青记忆.html
P. 50
下乡第一年的“双抢”(抢收割、抢播种),指导员出于好心,问我是否愿意作为劳
务输出,去上海浦东第十牧场打工,我想着有食堂可以不烧饭菜便同意了。到了牧场,
干的活是将成捆成捆的约七八十斤重的玉米杆子堆入粉碎机碾成小块,洒上盐,一层一
层盖上土,腌制后给奶牛吃,这活真是又累又苦,住的是大牛棚,每天要来回走 40 分
钟到腌场干活,没有休息天。好在有食堂,不用自己烧饭菜。现在想想我在 36 年前就
当过“农民工”了。由于我只身一人去了浦东,没有及时给家里写信,父母亲不放心,
父亲竟一路找来,看到我浑身被汗水湿透,衣服上都起了盐渍的狼狈样,心疼不已。父
亲说,“你要牢牢记住这一个月的日子啊!”
第二年,队里让我开手扶拖拉机,全队仅有这一台拖拉机,农忙时都要靠它来耕地,
为了抢时间,得昼夜运转,我也忙得连轴转。记得在大伏天的“双抢”时,社员们收工
后,已吃过晚饭洗过澡在纳凉了,我却还在忙乎,一身泥水的从漆黑的田里回到村里取
柴油,冷不丁的把大家吓了一大跳,以为见到“鬼”了。
开拖拉机时,有时要将拖拉机停放到水泥船头,摆渡到对岸去耕田。有一次,我和
另一位社员在搁跳板时,由于配合不当,一块跳板猛的砸下来,砸在我的小腿上,整块
小腿皮被拉了下来,鲜血直流。为了接受再教育,我“光荣负伤了”,至今还留着深深
的疤痕。还有一次,拖拉机上船时,我在后面把“方向”,另一位社员在前面摇动发动
机,原本是慢慢摇,轮子在跳板上慢慢向前移动,移动到船头即可。想不到那位社员摇
得太快了,竟发动了机器,拖拉机直往前窜,一下子扎进了江里,我也随着掉进了江里,
真是危险。
农忙结束后,生产队要将晒干的稻谷缴“公粮”,用 5 吨或 7 吨的水泥船,装载着
满船的稻谷去粮库,用“栲栳”(能装七八十斤稻谷的柳编盛器)靠人工扛在肩上,踩
着“之”字型的跳板,登上小山似的粮屯。那时没有机械传送带,全靠人工。三四个人
来来回回要扛整船的稻谷,时间一长,人已筋疲力尽,登在“过山跳”的跳板上,双脚
发软,可真是够呛的。
生活艰难 乐观面对
在农村务农,除了干高强度的农活外,物质生活也是十分匮乏的。吃饭时也没什么
菜,常吃的是本地人自制的“大头菜”,实在没菜时,就用酱油加猪油伴饭吃。买肉要
肉票,一个月难得吃上一回肉。记得有一次“双抢”时,母亲烧了些菜来看我,吃晚饭
时,我窗外就站着许多住在附近的妇女和小孩,馋馋的和我套近乎。母亲带来一大杯子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