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知青记忆.html
P. 38

农村插队二三事



                    我们这批松江籍的老三届学生,当时被要求就地插队,这被外人看来是很幸运的,

               其实,在劳动的强度上,是其他地方所无法相比的。因为上海农村千把年来在全国是最

               为精耕细作的,此时又处在农业学大寨忙着种三熟制的政治使命中。

                    一年多后,我们一个班级又插在一个生产队的三位知青,被评为县知识青年先进集
               体。那时,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什么苦都肯吃,什么农活都肯学,是生产队的“正劳

               力”。



                                                        挑  担




                    在农村劳动,挑担是经常的。挑稻、挑塮、挑粪,什么都要人挑。挑稻要用长长的

               木扁担,挑粪要用有荡势的竹扁担,挑塮出猪棚要用加防折断的短小的扁担。一个人要

               成为正劳力就必须要脱胎换骨练成一副能挑担的肩架。
                    我们刚下乡,就碰上挑河泥浆浇麦。队长和社员们都鼓励我们,要练副能挑担的肩

               胛就从挑河泥开始。我们就试着从挑半桶泥浆开始,试着挑着爬河坡、走田埂、跨缺口。

               几个回合下来觉得还能胜任,就积极的主动要求挑满桶。社员们都劝我们,不要嘴巴硬,

               第二天会不行的。不料第二天起来,肩架骨上有了个肿块,手按压下来还有点痛。社员
               们又鼓励我们:考验来了,这肿块不能涂消炎药水,不能用热水敷,不能让人按摩,咬

               咬牙坚持在肿块上面压扁担,坚持一个多星期后,肿块变成了硬块,那这个挑担肩架就

               练成了。但是不要说一个多星期的考验了,眼下的每一担都挺难坚持的,咬着牙,咧着

               嘴,一只手还托着扁担,姿势极为难看。可我心里明白,不坚持下来而打了退堂鼓,你
               就永无可能成为挑担的男子汉。

                    从痛到剧痛再到慢慢不痛,这每一分钟每一担的煎熬都是刻骨铭心的。终于,肩胛

               上有了个令人自豪的硬块了。社员们此时又适时鼓励我们:你再磨练另一只肩胛,这样

               练成了,长距离挑担就可以中间自由换肩,我也跟着做了。我坚持住了,我成功了。
                    我人矮小,但我挑担一点不落后,挑稻、挑麦、挑粪、挑塮、挑泥、挑秧,与男劳

               力们一样干,甚至还多干。为什么呢,因农村有农忙和农闲,我农忙时跟着大田男劳力

               干,农闲男劳力们挑担活少了点了,我就抽到蔬菜地里,继续挑粪挑水,靠肩胛挣工分。

               时间长了,松江城里从通波塘到西林塔,哪一天哪一只厕所满了我都清清楚楚,与我合
               作的老农一早到城里茶馆喝茶后去清洁管理所开票,我一个人摇着船径自往那快满了的




                                                            37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