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知青记忆.html
P. 172

难 忘 思 茅



                                                         谭海岚



                    思茅,对不少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而在我她却是魂牵梦萦的

               第二故乡。在那里我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4 年农场的生活,有过痛苦,有过欢乐,
               有艰辛的付出,也有丰硕的收获。如果说,今天能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就,那么其坚实

               的基础就是在那段日子打下的。农场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勇敢坚强、

               不怕困难的品质,也养成了我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些财富令我一辈子享用不完。

                    我刚到农场时,离 16 岁生日还差了一个多月。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
               撒娇呢,而那时的我们却要做着和成人一样的强体力劳动。上山翻地、采茶、扛木头,

               整天累的腰酸背痛肩膀红肿,我 35 岁那年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病,医生说可能是年轻时

               过度负荷造成的。更可怕的是那里特有的旱蚂蝗,它会到处乱爬,防不胜防。往往在劳

               动中它已不知不觉地爬到身上,等到你有感觉时,那旱蚂蝗一定是已经吃饱喝足了,有
               时收工回来能从身上捉到许多条蚂蝗,凡被蚂蝗叮过的地方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因为痒,

               所以要抓,一不小心抓破了就溃烂,最后留下一个个疤),因为每天都会碰到蚂蝗,所

               以用被蚂蝗叮得体无完肤这样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后来由于用农药的缘故,蚂蝗少

               多了)。我回沪探亲时,家里人很奇怪我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黑疤,一直过了许多年,
               身上的黑疤才慢慢地褪去。当时我想如果能够象工人那样,不用日晒雨淋蚂蝗咬那就是

               最大的幸福。

                    记得到农场的第二天,我们的护送老师对我说,推荐我担任连队的文书,不久就接

               到了上任的通知。文书的工作除了白天跟大伙一起劳动外,晚上还要挤出时间写通讯报
               道,反映连队的好人好事;写连队的学习小结、总结(当时恰逢“九一三”事件发生不久,

               所以学习任务特别多,每天晚上都要政治学习,雷打不动的);写生产大会战的简报;

               还要给知青家长写信……。比起大田的劳作,文书的工作更难做。也难怪,我们这批知

               青,说是初中毕业,实际只有小学水平。小学四年级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
               停课闹革命、学工学农,再也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学。凭着小学四年的功底,要完成

               好上述任务,确实勉为其难。怎么办?那个时代的人是不能叫苦、不能退缩的,天大的

               困难也只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干下去。好在当时连队报纸订的比较多,什么《云南日

               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画报什么的,我每天都认真的把这些报纸看一遍,
               碰到自认为好的段句文章,就摘抄下来。我家里也非常支持我,妈妈每隔三天,就把家




                                                           171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