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知青记忆.html
P. 173
里订的《文汇报》寄给我,几年间从未中断过。我父亲做过记者、编辑,知道我需要补
充大量的知识,给我寄来了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周一良的《世界通史》《古文观止》
《反杜林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鲁迅文集》《青年自学丛书》等许多
书籍,要求我看后写读书笔记寄给他看。说实在的,那些书一开始我根本看不懂,有许
多字也不认识,有些书还是竖排版、繁体字,但我坚持看,不识的字拿着字典一个一个
地查,书看一遍不懂就二遍三遍地看,还不时地写信向父亲请教,就这样我逐步地喜欢
上了看书学习。那时侯农场晚上熄灯号响后就不再供应电了,为了能多学些知识,我自
制了一盏煤油灯(一只瓶子、一股棉纱线和适量的煤油即可),这盏煤油灯伴随着我度
过了无数个夜晚,与我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
乐此不疲。后来在大学读书时,同学们都惊讶于我的识字多,许多专业上的冷僻字我不
但认识,还能准确地解释,同学们都戏称我为“活字典”。一直到今天,单位里组织教师
参加市级普通话考试,我的成绩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令一些年轻人都觉得不可思
议。这些都得益于农场时积累,这样的学习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思茅的那些岁月,虽然只是我人生道路中的一个短暂片段,但却注入了使我终身受
益的养分,成就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后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想起思茅,
想起那段日子,就会感到心里踏实,就会有勇气和智慧去克服。我深深地感受到:思茅,
虽在万里之外,但她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是思茅的水滋补了我,思茅的山壮大了我,
思茅的岁月陶冶了我,思茅的红土地奠定了我人生的坚实平台。
172